卷三十四
李时珍曰:木乃植物,五行之一。性有土宜,山谷原隰。肇由气化,爰受形质。乔条苞灌,根叶华实。坚脆美恶,各具太极。色香气味,区辨品类。食备果蔬,材充药器。寒温毒良,宜有考汇。多识其名,奚止读诗?埤以本草,益启其知。乃肆搜猎,萃而类之。
是为木部,凡一百八十种,分为六类:曰香,曰乔,曰灌,曰寓,曰苞,曰杂。
旧本木部三品,共二百六十三种。今并入二十五种,移一十四种入草部,二十九种入蔓草,三十一种入果部,三种入菜部,一十六种入器用部,二种入虫部。自草部移入二种,外类有名未用移入十一种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四十四种梁·陶弘景注《名医别录》二十三种梁·陶弘景注《唐本草》二十二种唐·苏恭《本草拾遗》三十九种唐·陈藏器《海药本草》五种唐·李珣《蜀本草》一种蜀·韩保升《开宝本草》一十五种宋·马志《嘉祐本草》六种宋·掌禹锡《图经本草》一种宋·苏颂《日华本草》一种宋人·大明《证类本草》一种宋·唐慎微《本草补遗》一种元·朱震亨《本草纲目》二十一种明·李时珍
【附注】魏·李当之《药录》《吴普本草》宋·雷斅《炮炙》齐·徐之才《药对》唐·甄权《药性》孙思邈《千金》唐·孟诜《食疗》杨损之《删繁》萧炳《四声》南唐·陈士良《食性》宋·陈承《别说》寇宗奭《衍义》金·张元素《珍珠囊》元·李杲《法象》王好古《汤液》元·吴瑞《日用》明·汪颖《食物》汪机《会编》周定王《救荒》王纶《集要》宁原《食鉴》陈嘉谟《蒙筌》
木之一香木类三十五种。
柏《本经》松《别录》杉《别录》。丹桎木皮附桂《本经》》菌桂《本经》天竺桂《海药》月桂《拾遗》木兰《本经》辛夷《本经》沉香《别录》蜜香《拾遗》丁香《开宝》。鸡舌香檀香《别录》降真香《证类》楠《别录》樟《拾遗》钓樟《别录》乌药《开宝》。研药附怀香《纲目》。即兜娄香必栗香《拾遗》枫香脂《唐本》。即白胶香熏陆香乳香《别录》没药《开宝》骐麟竭《唐本》。即血竭质汗《开宝》安息香《唐本》苏合香《别录》詹糖香《别录》。结杀附笃耨香《纲目》。胆八香附龙脑香《唐本》。元慈勒附樟脑《纲目》阿魏《唐本》卢会《开宝》胡桐泪《唐本》返魂香《唐本》。兜木香附上附方旧五十七,新一百九十八。
《本草纲目》木部第三十四卷
木之一香木类三十五种
柏《本经》上品
【释名】椈音菊。侧柏〔李时珍曰〕按魏子才《六书精蕴》云:万木皆向阳,而柏独西指,盖阴木而有贞德者,故字从白。白者,西方也。陆佃《埤雅》云:柏之指西,犹针之指南也。柏有数种,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,故曰侧柏。〔寇宗奭曰〕予官陕西,登高望柏,千万株皆一一西指。盖此木至坚,不畏霜雪,得木之正气,他木不及。所以受金之正气所制,一一西指也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柏实生太山山谷,柏叶尤良。四时各依方面采,阴干。
〔陶弘景曰〕
处处有柏,当以太山为佳尔。并忌取冢墓上者。
其叶以秋夏采者良。
〔苏恭曰〕
今太山无复采子,惟出陕州、宜州为胜。
八月采之。
〔苏颂曰〕
柏实以干州者为最。
三月开花,九月结子成熟,取采蒸曝,舂擂取仁用。
其叶名侧柏,密州出者尤佳。虽与他柏相类,而其叶皆侧向而生,功效殊别。
古柏叶尤奇,益州诸葛孔明庙中有大柏木,相传是蜀世所植,故人多采以作药,其味甘香,异常柏也。
〔雷斅曰〕
柏叶有花柏叶、丛柏叶及有子圆叶。
其有子圆叶成片,如大片云母,叶皆侧,叶上有微赤毛者,宜入药用。花柏叶,其树浓叶成朵,无子。丛柏叶,其树绿色,并不入药。
〔陈承曰〕
陶隐居说柏忌冢墓上者,而今干州者皆是干陵所出,他处皆无大者,但取其州土所宜,子实气味丰美可也。其柏异于他处,木之文理,大者多为菩萨云气、人物鸟兽,状极分明可观。有盗得一株径尺者,值万钱,宜其子实为贵也。
〔时珍曰〕
《史记》言:松柏为百木之长。其树耸直,其皮薄,其肌腻,其花细琐,其实成梂,状如小铃,霜后四裂,中有数子,大如麦粒,芬香可爱。
柏叶松身者,桧也。其叶尖硬,亦谓之栝。今人名圆柏,以别侧柏。松叶柏身者,枞也。松桧相半者,桧柏也。峨眉山中一种竹叶柏身者,谓之竹柏。
柏实
【修治】〔斅曰〕凡使先以酒浸一宿,至明漉出,晒干,用黄精自然汁?于日中煎之,缓火煮成煎为度。
每煎柏子仁三两,用酒五两浸。〔时珍曰〕此法是服食家用者。寻常用,只蒸熟曝烈,舂簸取仁,炒研入药。
【气味】甘,平,无毒。〔甄权曰〕甘、辛。
畏菊花、羊蹄草。〔徐之才曰〕见叶下。
【主治】惊悸益气,除风湿,安五脏。久服,令人润泽美色,耳目聪明,不饥不老,轻身延年。《本经》。疗恍惚,虚损吸吸,历节腰中重痛,益血止汗。《别录》。治头风,腰肾中冷,胱冷脓宿水,兴阳道,益寿,去百邪鬼魅,小儿惊痫。甄权。润肝。好古。养心气,润肾燥,安魂定魄,益智宁神。烧沥,泽头发,治疥癣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王好古曰〕
柏子仁,肝经气分药也。
又润肾,古方十精丸用之。
〔时珍曰〕
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,味甘而补,辛而能润,其气清香,能透心肾,益脾胃,盖仙家上品药也,宜乎滋养之剂用之。
《列仙传》云:赤松子食柏实,齿落更生,行及奔马。谅非虚语也。
【附方】旧二,新四。
服柏实法八月连房取实曝收,去壳研末。
每服二钱,温酒下,一日三服。
渴即饮水,令人悦泽。
一方:加松子仁等分,以松脂和丸。一方:加菊花等分,蜜丸服。《奇效方》用柏子仁二斤,为末,酒浸为膏,枣肉三斤,白蜜、白术末、地黄末各一斤,捣匀,丸弹子大。
每嚼一丸,一日三服,百日,百病愈。
久服,延年壮神。
老人虚秘柏子仁、松子仁、大麻仁等分,同研,溶蜜蜡丸梧子大。
以少黄丹汤,食前调服二三十丸,日二服。寇宗奭。
肠风下血柏子十四个,捶碎,囊贮浸好酒三盏,煎八分服,立止。《普济方》。
小儿躽啼惊痫腹满,大便青白色。
用柏子仁末,温水调服一钱。《圣惠方》。
黄水湿疮真柏油二两香油二两,熬稠搽之,如神。陆氏《积德堂方》。
柏叶
【修治】〔斅曰〕凡用挼-去两畔并心枝了?,用糯泔浸七日,以酒拌蒸一伏时。每一斤,用黄精自然汁十二两浸焙,又浸又焙,待汁干用之。〔时珍曰〕此服食治法也。常用或生或炒,各从本方。
【气味】苦,微温,无毒。〔权曰〕苦、辛、性涩。与酒相宜。〔颂曰〕
性寒。
〔之才曰〕瓜子、牡蛎、桂为之使。畏菊花、羊蹄、诸石及面曲。伏砒、消。〔弘景曰〕柏之叶、实,服饵所重。此云恶曲,而人以酿酒无妨,恐酒米相和,异单用也。
【主治】吐血衄血,痢血崩中赤白,轻身益气,令人耐寒暑,去湿痹,止饥。《别录》。治冷风历节疼痛,止尿血。甄权。炙罯冻疮。烧取汁涂头,黑润鬓发。大明。傅汤火伤,止痛灭瘢。服之,疗蛊痢。作汤常服,杀五脏虫,益人。苏颂。
【发明】〔震亨曰〕
柏属阴与金,善守。
故采其叶,随月建方,取其多得月令之气。
此补阴之要药,其性多燥,久得之大益脾土,以滋其肺。
〔时珍曰〕
柏性后凋而耐久,禀坚凝之质,乃多寿之木,所以可入服食。
道家以之点汤常饮,元旦以之浸酒辟邪,皆有取于此。
麝食之而体香,毛女食之而体轻,亦其证验矣。毛女者,秦王宫人。关东贼至,惊走入山,饥无所食。有一老公教吃松柏叶,初时苦涩,久乃相宜,遂不复饥,冬不寒,夏不热。至汉成帝时,猎者于终南山见一人,无衣服,身生黑毛,跳坑越涧如飞,乃密围获之,去秦时二百余载矣。事出葛洪《抱朴子》书中。
【附方】旧十,新九。
服松柏法孙真人《枕中记》云:尝以三月、四月采新生松叶,长三四寸许,并花蕊阴干;又于深山岩谷中,采当年新生柏叶,长二三寸者,阴干,为末,白蜜丸如小豆大。
常以日未出时,烧香东向,手持八十一丸,以酒下。服一年,延十年命;服二年,延二十年命。
欲得长肌肉,加大麻、巨胜;欲心力壮健者,加茯苓、人参。
此药除百病,益元气,滋五脏六腑,清明耳目,强壮不衰老,延年益寿,神验。
用七月七日露水丸之,更佳。
服时仍祝曰:神仙真药,体合自然。服药入腹,天地同年。
祝毕服药,断诸杂肉、五辛。
神仙服饵五月五日,采五方侧柏叶三斤,远志去心二斤,白茯苓去皮一斤,为末,炼蜜和丸梧子大。
每以仙灵脾酒下三十丸,日再服。
并无所忌。勿示非人。
中风不省涎潮口禁,语言不出,手足亸曳。得病之日,便进此药,可使风退气和,不成废人。
柏叶一握去枝,葱白一握连根研如泥,无灰酒一升,煎一二十沸,温服。如不饮酒,分作四五服,方进他药。《杨氏家藏方》。
时气瘴疫社中西南柏树东南枝,取曝干研末。
每服一钱,新水调下,日三四服。《圣惠方》。
霍乱转筋柏叶捣烂,裹脚上,及煎汁淋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吐血不止张仲景柏叶汤用青柏叶一把,干姜二片,阿胶一挺炙,三味,以水二升,煮一升,去滓,别绞马通汁一升合煎,取一升,绵滤,一服尽之。《圣惠方》用柏叶,米饮服二钱。或蜜丸、或水煎服,并良。
忧恚呕血烦满少气,胸中疼痛。
柏叶为散,米饮调服二方寸匕。《圣惠方》。
衄血不止柏叶、榴花研末,吹之。《普济方》。
小便尿血柏叶、黄连焙研,酒服三钱。《济急方》。
大肠下血随四时方向,采侧柏叶烧研。
每米饮服二钱。
王涣之舒州病此,陈宜父大夫传方,二服愈。《百一选方》。
酒毒下血或下痢。
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,陈槐花炒焦一两,为末,蜜丸梧子大。
每空心温酒下四十丸。《普济方》。
蛊痢下血男子、妇人、小儿大腹,下黑血茶脚色,或脓血如淀色。
柏叶焙干为末,与黄连同煎为汁,服之。《本草图经》。
小儿洞痢柏叶煮汁,代茶饮之。《经验方》。
月水不断侧柏叶炙、芍药等分。
每用三钱,水、酒各半,煎服。
室女用侧柏叶、木贼炒微焦等分,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《圣济总录》。
汤火烧灼汤火烧灼柏叶生捣涂之,系定二三日,止痛灭瘢。《本草图经》。
鼠瘘核痛未成脓。
以柏叶捣涂,熬盐熨之,令气下即消。姚僧坦《集验方》。
大风疠疾眉发不生。
侧柏叶九蒸九晒,为末,炼蜜丸梧子大。
每服五丸至十丸,日三、夜一服。百日即生。《圣惠方》。
头发不生侧柏叶阴干,作末,和麻油涂之。《梅师方》。
头发黄赤生柏叶末一升,猪膏一斤,和丸弹子大,每以布裹一丸,纳泔汁中化开,沐之。一月,色黑而润矣。《圣惠方》。枝节
【主治】煮汁酿酒,去风痹、历节风。烧取■〈氵诣〉油,疗瘑疥及虫癞良。苏恭。
【附方】旧二,新一。
霍乱转筋以暖物裹脚,后以柏木片煮汤淋之。《经验方》。
齿肿痛柏枝烧热,拄孔中。须臾虫缘枝出。《圣惠》。
恶疮有虫久不愈者,以柏枝节烧沥取油傅之。三五次,无不愈。亦治牛马疥。陈承《本草别说》。
脂
【主治】身面疣目,同松脂研匀涂之,数夕自失。《圣惠》。
根白皮
【气味】苦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火灼烂疮,长毛发。《别录》。
【附方】旧一。
热油灼伤柏白皮,以腊猪脂煎油,涂疮上。《肘后方》。
松《别录》上品
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按王安石《字说》云:松柏为百木之长。松犹公也,柏犹伯也。故松从公,柏从白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松脂生太山山谷。
六月采。
〔颂曰〕
松处处有之。其叶有两鬣、五鬣、七鬣。岁久则实繁。中原虽有,不及塞上者佳好也。
松脂以通明如熏陆香颗者为胜。
〔宗奭曰〕
松黄一如蒲黄,但味差淡。松子多海东来,今关右亦有,但细小味薄也。
〔时珍曰〕
松树磥砢修耸多节,其皮粗厚有鳞形,其叶后凋。二三月抽蕤生花,长四五寸,采其花蕊为松黄。结实状如猪心,迭成鳞砌,秋老则子长鳞裂。然叶有二针、三针、五针之别。三针者为栝子松,五针者为松子松。其子大如柏子,惟辽海及云南者,子大如巴豆可食,谓之海松子。详见果部。
孙思邈云:松脂以衡山者为良。衡山东五百里,满谷所出者,与天下不同。
苏轼云:镇定松脂亦良。
抱朴子云:凡老松皮内自然聚脂为第一,胜于凿取及煮成者。其根下有伤处,不见日月者为阴脂,尤佳。
老松余气结为茯苓。千年松脂化为琥珀。
《玉策记》云:千年松树四边枝起,上杪不长如偃盖。
其精化为青牛、青羊、青犬、青人、伏龟,其寿皆千岁。
松脂
【别名】松膏《本经》松肪同松胶《纲目》松香同沥青
【修治】〔弘景曰〕采炼松脂法,并在服食方中。以桑灰汁或酒煮软,挼纳寒水中数十过,白滑则可用。〔颂曰〕凡用松脂,先须炼治。用大釜加水置甑,用白茅藉甑底,又加黄砂于茅上,厚寸许。然后布松脂于上,炊以桑薪,汤减频添热水。候松脂尽入釜中,乃出之,投于冷水,既凝又蒸,如此二过,其白如玉,然后入用。
【气味】苦、甘,温,无毒。〔权曰〕甘,平。
〔震亨曰〕松脂属阳金。伏汞。
【主治】痈疽恶疮,头疡白秃,疥瘙风气,安五脏,除热。久服,轻身不老延年。《本经》。除胃中伏热,咽干消渴,风痹死肌。炼之令白。其赤者,主恶痹。《别录》。煎膏,生肌止痛,排脓抽风。贴诸疮脓血瘘烂。塞牙孔,杀虫。甄权。除邪下气,润心肺,治耳聋。古方多用辟谷。大明。强筋骨,利耳目,治崩带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弘景曰〕
松、柏皆有脂润,凌冬不凋,理为佳物,服食多用,但人多轻忽之尔。
〔颂曰〕
道人服饵,或合茯苓、松柏实、菊花作丸,亦可单服。
〔时珍曰〕
松叶、松实,服饵所须;松节、松心,耐久不朽。松脂则又树之津液精华也。
在土不朽,流脂日久,变为琥珀,宜其可以辟谷延龄。
葛洪《抱朴子》云:上党赵瞿病癞历年,垂死,其家弃之,送置山穴中。瞿怨泣经月,有仙人见而哀之,以一囊药与之。瞿服百余日,其疮都愈,颜色丰悦,肌肤玉泽。仙人再过之,瞿谢活命之恩,乞求其方。仙人曰:此是松脂,山中便多。此物汝炼服之,可以长生不死。瞿乃归家长服,身体转轻,气力百倍,登危涉险,终日不困。年百余岁,齿不坠,发不白。夜卧忽见屋间有光,大如镜,久而一室尽明如昼。又见面上有采女一人,戏于口鼻之间。后入抱犊山成地仙。于时人闻瞿服此脂,皆竞服之,车运驴负,积之盈室。不过一月,未觉大益,皆辄止焉。志之不坚如此。
张杲《医说》有服松丹之法。
【附方】旧七,新十七。
服食辟谷《千金方》用松脂十斤,以桑薪灰汁一石,煮五七沸,漉出,冷水中凝,复煮之,凡十遍乃白,细研为散。
每服一二钱,粥饮调下,日三服。
服至十两以上,不饥,饥再服之。一年以后,夜视目明。久服,延年益寿。
又法:百炼松脂治下筛,蜜和纳筒中,勿见风日。
每服一团,一日三服。
服至百日,耐寒暑;二百日,五脏补益;五年,即见西王母。
伏虎禅师服法:用松脂十斤,炼之五度,令苦味尽。每一斤,入茯苓四两。
每旦水服一刀圭,能令不食,而复延龄,身轻清爽。
强筋补益四圣不老丹:用明松脂一斤,以无灰酒沙锅内桑柴火煮数沸,竹枝搅稠,乃住火,倾入水内结块,复以酒煮九遍,其脂如玉,不苦不涩乃止,为细末。用十二两,入白茯苓末半斤,黄菊花末半斤,柏子仁去油取霜半斤,炼蜜丸如梧子大。每空心好酒送下七十二丸。
须择吉日修合,勿令妇人、鸡、犬见之。
松梅丸:用松脂以长流水桑柴煮拔三次,再以桑灰滴汁煮七次扯拔,更以好酒煮二次,仍以长流水煮二次,色白不苦为度。每一斤,入九蒸地黄末十两,乌梅末六两,炼蜜丸梧子大。
每服七十丸,空心盐、米汤下。
健阳补中,强筋润肌,大能益人。白飞霞《方外奇方》。
揩齿固牙松脂出镇定者佳,稀布盛,入沸汤煮,取浮水面者投冷水中,不出者不用,研末,入白茯苓末和匀。
日用揩齿漱口,亦可咽之。
固牙驻颜。苏东坡《仇池笔记》。
历节诸风百节酸痛不可忍。
松脂三十斤,炼五十遍。以炼酥三升,和松脂三升,搅令极稠。
每旦空心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数食面粥为佳,慎血腥、生冷、酢物、果子,一百日瘥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肝虚目泪炼成松脂一斤,酿米二斗,水七斗,曲二斗,造酒,频饮之。
妇人白带松香五两,酒二升煮干,木臼杵细,酒糊丸如梧子大。
每服百丸,温酒下。《摘玄方》。
小儿秃疮《简便方》用松香五钱,猪油一两熬,搽,一日数次,数日即愈。《卫生宝鉴》用沥青二两,黄蜡一两半,铜绿一钱半,麻油一两半,文武熬收。每摊贴之,神效。
小儿紧唇松脂炙化,贴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风虫牙痛刮松上脂,滚水泡化,一漱即止,已试验。《集简方》。
龋齿有孔松脂纴塞,须臾虫从脂出也。《梅师方》。
久聋不听炼松脂三两,巴豆一两,和捣成丸。
薄绵裹塞,一日二度。《梅师方》。
一切瘘疮炼成松脂末,填令满,日三四度。《圣惠方》。
一切肿毒松香八两,铜青二钱,蓖麻仁五钱,同捣作膏,摊贴甚妙。李楼《奇方》。
软疖频发翠玉膏:用通明沥青八两,铜绿二两,麻油三钱,雄猪胆汁三个。
先溶沥青,乃下油、胆,倾入水中扯拔,器盛。
每用绯帛摊贴,不须再换。
小金丝膏治一切疮疖肿毒。
沥青、白胶香各二两,乳香二钱,没药一两,黄蜡三钱,又以香油三钱,同熬至滴下不散,倾入水中,扯千遍收贮。
每捻作饼,贴之。
疥癣湿疮松胶香研细,少入轻粉。
先以油涂疮,糁末在上,一日便干。顽者三二度愈。《刘涓子鬼遗方》。
阴囊湿痒欲溃者。
用板儿松香为末,纸卷作筒。每根入花椒三粒,浸灯盏内三宿,取出点烧,淋下油搽之。先以米泔洗过。《简便方》。
金疮出血沥青末,少加生铜屑末,糁之,立愈。唐瑶《经验方》。
猪啮成疮松脂炼作饼,贴之。《千金》。
刺入肉中百理不瘥。
松脂流出如乳头香者,傅上以帛裹。三五日当有根出,不痛不痒,不觉自安。《兵部手集》。
松节
【气味】苦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百邪久风,风虚脚痹疼痛。《别录》。酿酒,主脚弱,骨节风。弘景。炒焦,治筋骨间病,能燥血中之湿。震亨。治风蛀牙痛,煎水含漱,或烧灰日揩,有效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松节,松之骨也。
质坚气劲,久亦不朽,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。
【附方】旧三,新四。
历节风痛四肢如解脱。
松节酒:用二十斤,酒五斗,浸三七日。
每服一合,日五六服。《外台》。
转筋挛急松节一两,剉如米大,乳香一钱,银石器慢火炒焦,存一二分性,出火毒,研末。
每服一二钱,热木瓜酒调下。
一应筋病皆治之。孙用和《秘宝方》。
风热牙病《圣惠方》用油松节如枣大一块,碎切,胡椒七颗,入烧酒,须二三盏,乘热入飞过白矾少许。
噙嗽三五口,立瘥。
又用松节二两,槐白皮、地骨皮各一两,浆水煎汤。
热漱冷吐,瘥乃止。
反胃吐食松节煎酒,细饮之。《百一方》。
阴毒腹痛油松木七块,炒焦,冲酒二钟,热服。《集简方》。
颠扑伤损松节煎酒服。《谈野翁方》。
松■〈氵诣〉音诣。
火烧松枝取液也。
【主治】疮疥及马牛疮。苏恭。
松叶
【别名】松毛
【气味】苦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风湿疮,生毛发,安五脏,守中,不饥延年。《别录》。细切,以水及面饮服之,或捣屑丸服,可断谷及治恶疾。弘景。炙罯冻疮风湿疮,佳。大明。去风痛脚痹,杀米虫。时珍。
【附方】旧六,新三。
服食松叶松叶细切更研,每日食前,以酒调下二钱,亦可煮汁作粥食。初服稍难,久则自便矣。
令人不老,身生绿毛,轻身益气。久服不已,绝谷不饥不渴。《圣惠方》。
天行温疫松叶细切,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能辟五年瘟。《伤寒类要》。
中风口喎青松叶一斤,捣汁,清酒一升,浸二宿,近火一宿。
初服半升,渐至一升,头面汗出即止。《千金方》。
三年中风松叶一斤,细切,以酒一斗,煮取三升。
顿服,汗出立瘥。《千金方》。
历节风痛松叶捣汁一升,以酒三升,浸七日。
服一合,日三服。《千金方》。
脚气风痹松叶酒:治十二风痹不能行,服更生散四剂,及众疗不得力,服此一剂,便能行远,不过两剂。
松叶六十斤,细剉,以水四石,煮取四斗九升,以米五斗,酿如常法。
别煮松叶汁,以渍米并饙饭,泥酿封头,七日发,澄饮之取醉。得此酒力者甚众。《千金方》。
风牙肿痛松叶一握,盐一合,酒二升煎,漱。《圣惠方》。
大风恶疮猪鬃松叶二斤,麻黄去节五两,剉,以生绢袋盛,清酒二斗浸之,春夏五日,秋冬七日。
每温服一小盏,常令醺醺,以效为度。《圣惠方》。
阴囊湿痒松毛煎汤,频洗。《简便方》。
松花
【别名】松黄
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〔震亨曰〕多食,发上焦热病。
【主治】润心肺,益气,除风止血。亦可酿酒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恭曰〕
松花即松黄,拂取正似蒲黄,酒服令轻身,疗病胜似皮、叶及脂也。
〔颂曰〕
花上黄粉,山人及时拂取,作汤点之甚佳。但不堪停久,故鲜用寄远。
〔时珍曰〕
今人收黄和白沙糖印为饼膏,充果饼食之,且难久收。
恐轻身疗病之功,未必胜脂、叶也。
【附方】旧一,新一。
头旋脑肿三月收松花并薹五六寸如鼠尾者,蒸切一升,以生绢囊贮,浸三升酒中五日。
空心暖饮五合。《普济方》。
产后壮热头痛颊赤,口干唇焦,烦渴昏闷。
用松花、蒲黄、川芎、当归、石膏等分,为末。
每服二钱,水二合,红花二捻,同煎七分,细呷。《本草衍义》。
根白皮
【气味】苦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辟谷不饥。《别录》。补五劳,益气。大明。
木皮
【别名】赤龙皮
【主治】痈疽疮口不合,生肌止血,治白秃、杖疮、汤火疮。时珍。
【附方】新四。
肠风下血松木皮,去粗皮,取里白者,切晒焙研为末。
每服一钱,腊茶汤下。《杨氏家藏方》。
三十年痢赤松上苍皮一斗,为末。
面粥和服一升,日三。不过一斗,救人。《圣惠方》。
金疮杖疮赤龙鳞即古松皮,煅存性,研末。
搽之,最止痛。《永类钤方》。
小儿头疮浸湿,名胎风疮。
古松上自有赤厚皮,入豆豉少许,瓦上炒存性,研末,入轻粉,香油调,涂之。《经验良方》。
松实见果部。
艾纳见草部苔类桑花下。
松蕈见菜部香蕈下。
杉《别录》中品
【释名】煔音杉。沙木《纲目》■〈木句敬-苟〉木音敬。
【集解】〔颂曰〕
杉材旧不着所出州土,今南中深山多有之。
木类松而劲直,叶附枝生,若刺针。
郭璞注《尔雅》云:煔似松,生江南。
可以为船及棺材,作柱埋之不腐。又人家常用作桶板,甚耐水。
〔宗奭曰〕
杉干端直,大抵如松,冬不凋,但叶阔成枝也。
今处处有之,入药须用油杉及臭者良。
〔时珍曰〕
杉木叶硬,微扁如刺,结实如枫实。
江南人以惊蛰前后取枝插种,出倭国者谓之倭木,并不及蜀、黔诸峒所产者尤良。
其木有赤、白二种,赤杉实而多油,白杉虚而干燥。有斑纹如雉者,谓之野鸡斑,作棺尤贵。
其木不生白蚁,烧灰最发火药。
杉材
【气味】辛,微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漆疮,煮汤洗之,无不瘥。《别录》。煮水浸捋脚气肿满。服之,治心腹胀痛,去恶气。苏恭。治风毒奔豚,霍乱上气,并煎汤服。大明。
【发明】〔震亨曰〕
杉屑属金有火。
其节煮汁浸捋脚气肿满,尤效。
〔颂曰〕
唐·柳柳州《纂救三死方》云:元和十二年二月得脚气,夜半痞绝,胁有块,大如石,且死,困不知人,搐搦上视,三日,家人号哭。荥阳郑洵美传杉木汤,服半食顷,大下三行,气通块散。方用杉木节一大升,橘叶切一大升,无叶则以皮代之,大腹槟榔七枚,连子碎之,童子小便三大升,共煮一大升半,分为两服。若一服得快,即停后服。此乃死病,会有教者,乃得不死。恐人不幸病此,故传之云。
【附方】新四。
肺壅痰滞上焦不利,卒然咳嗽。
杉木屑一两,皂角去皮酥炙三两,为末,蜜丸梧子大。
每米饮下十丸,一日四服。《圣惠方》。
小儿阴肿赤痛,日夜啼叫,数日退皮,愈而复作。
用老杉木烧灰,入腻粉,清油调傅,效。《危氏得效方》。
肺壅失音杉木烧炭入碗中,以小碗覆之,用汤淋下,去碗饮水。不愈再作,音出乃止。《集简方》。
臁疮黑烂多年老杉木节烧灰,麻油调,隔箬叶贴之,绢帛包定,数贴而愈。《救急方》。
皮
【主治】金疮血出,及汤火伤灼,取老树皮烧存性,研傅之。或入鸡子清调傅。一二日愈。时珍。
叶
【主治】风、虫牙痛,同芎?、细辛煎酒含漱。时珍。
子
【主治】疝气痛,一岁一粒,烧研酒服。时珍。
杉菌见菜部。
【附录】丹桎木皮桎音直。
〔藏器曰〕生江南深山。
似杉木。
皮主治疬疡风。
取一握,去土,打碎,煎如糖,日日涂之。
桂《别录》上品牡桂《本经》上品
【释名】梫音寝。〔时珍曰〕按范成大《桂海志》云:凡木叶心皆一纵理,独桂有两道如圭形,故字从圭。陆佃《埤雅》云:桂犹圭也。宣导百药,为之先聘通使,如执圭之使也。《尔雅》谓之梫者能侵害他木也。故《吕氏春秋》云:桂枝之下无杂木。《雷公炮炙论》云:桂钉木根,其木即死。是也。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,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,《别录》不当重出。今并为一,而分目于下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桂生桂阳,牡桂生南海山谷。
二月、八月、十月采皮,阴干。
〔弘景曰〕
南海即是广州。《神农本经》惟有牡桂、箘桂。俗用牡桂,扁广殊薄,皮黄,脂肉甚少,气如木兰,味亦类桂,不知是别树,是桂之老宿者?箘桂正圆如竹,三重者良,俗中不见,惟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,非真箘桂也,并宜研访。今俗又以半卷多脂者,单名为桂,入药最多,是桂有三种矣。
此桂广州出者好;交州、桂州者,形段小而多脂肉,亦好;湘州、始兴、桂阳县者,即是小桂,不如广州者。
经云:桂,叶如柏叶泽黑,皮黄心赤。
齐武帝时,湘州送树,植芳林苑中。今东山有桂皮,气粗相类,而叶乖异,亦能凌冬,恐是牡桂。人多呼为丹桂,正谓皮赤尔。北方重此,每食辄须之,盖《礼》所云姜桂以为芬芳也。
〔恭曰〕
桂惟有二种。陶氏引经云似柏叶,不知此言从何所出。又于《别录》剩出桂条,为深误也。单名桂者,即是牡桂,乃《尔雅》所谓“梫,木桂也”。
叶长尺许,花、子皆与箘桂同。大小枝皮俱名牡桂。
但大枝皮,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,名曰木桂,亦云大桂。不及小嫩枝皮,肉多而半卷,中必皱起,其味辛美,一名肉桂,亦名桂枝,一名桂心。出融州、桂州、交州甚良。其箘桂,叶似柿叶,中有纵文三道,表里无毛而光泽。肌理紧薄如竹,大枝、小枝皮俱是筒。其大枝无肉,老皮坚板,不能重卷,味极淡薄,不入药用;小枝薄而卷及二三重者良。或名筒桂,陶云小桂是也。
今惟出韶州。
〔保升曰〕
桂有三种,箘桂,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。花白蕊黄,四月开,五月结实。树皮青黄,薄卷若筒,亦名筒桂。其厚硬味薄者,名板桂,不入药用。牡桂,叶似枇杷叶,狭长于箘桂叶一二倍。其嫩枝皮半卷多紫,而肉中皱起,肌理虚软,谓之桂枝,又名肉桂。削去上皮,名曰桂心。其厚者名曰木桂。药中以此为善。陶氏言半卷多脂者为桂。又引《仙经》云:叶似柏叶。此则桂有三种明矣。陶虽是梁武帝时人,实生于宋孝武建元三年,历齐为诸王侍读,曾见芳林苑所植之树。苏恭只知有二种,指陶为误,何臆断之甚也。
〔藏器曰〕
箘桂、牡桂、桂心三色,同是一物。
桂林桂岭,因桂得名,今之所生,不离此郡。从岭以南际海尽有桂树,惟柳、象州最多。
味即多烈,皮又厚坚。厚者必嫩,薄者必老。采者以老薄为一色,嫩厚为一色。嫩即辛烈,兼又筒卷。老必味淡,自然板薄。薄者即牡桂,卷者即箘桂也。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,取其近里而有味者。
〔承曰〕
诸家所说,几不可考。今广、交商人所贩,及医家见用,惟陈藏器一说最近之。
〔颂曰〕
《尔雅》但言“梫,木桂”一种,《本草》载桂及牡桂、箘桂三种。
今岭表所出,则有筒桂、肉桂、桂心、官桂、板桂之名,而医家用之,罕有分别。旧说箘桂正圆如竹,有二三重者,则今之筒桂也。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者,则今之官桂也。桂是半卷多脂者,则今之板桂也。而今观宾、宜、韶、钦诸州所图上者,种类亦各不同,然总谓之桂,无复别名。参考旧注,谓箘桂,叶似柿,中有三道文,肌理紧薄如竹,大小皆成筒,与今宾州所出者相类。牡桂,叶狭于箘桂而长数倍,其嫩枝皮半卷多紫,与今宜州、韶州所出者相类。彼土人谓其皮为木兰皮,肉为桂心。皮又有黄、紫两色,益可验也。桂,叶如柏叶而泽黑,皮黄心赤,与今钦州所出者,叶密而细,恐是其类,但不作柏叶形为异尔。苏恭以单桂、牡桂为一物,亦未可据。其木俱高三四丈,多生深山蛮洞中,人家园圃亦有种者。移植于岭北,则气味殊少辛辣,不堪入药也。三月、四月生花,全类茱萸。九月结实,今人多以装缀花果作筵具。其叶甚香,可用作饮尤佳。二月、八月采皮,九月采花,并阴干,不可近火。
〔时珍曰〕
桂有数种,以今参访,牡桂,叶长如枇杷叶,坚硬有毛及锯齿,其花白色,其皮多脂。箘桂,叶如柿叶,而尖狭光净,有三纵文而无锯齿,其花有黄有白,其皮薄而卷。今商人所货,皆此二桂。
但以卷者为箘桂,半卷及板者为牡桂,即自明白。苏恭所说,正合医家见今用者。陈藏器、陈承断箘、牡为一物者,非矣。陶弘景复以单字桂为叶似柏者,亦非也。柏叶之桂,乃服食家所云,非此治病之桂也。苏颂所说稍明,亦不当以钦州者为单字之桂也。按《尸子》云:春花秋英曰桂。嵇含《南方草木状》云:桂生合浦、交趾,生必高山之巅,冬夏常青。其类自为林,更无杂树。有三种:紧赤者为丹桂,叶似柿者为箘桂,叶似枇杷者为牡桂。其说甚明,足破诸家之辨矣。又有岩桂,乃箘桂之类,详箘桂下。韩众《采药诗》云:闇河之桂,实大如枣。得而食之,后天而老。此又一种也。闇河不知在何处。
【正误】〔好古曰〕寇氏《衍义》言:官桂不知缘何立名?予考《图经》,今观、宾、宜诸州出者佳。世人以观字画多,故写作官也。
〔时珍曰〕此误。《图经》今观,乃今视之意。岭南无观州。曰官桂者,乃上等供官之桂也。
桂《别录》〔时珍曰〕此即肉桂也。厚而辛烈,去粗皮用。其去内外皮者,即为桂心。
【气味】甘,辛,大热,有小毒。〔权曰〕桂心:苦、辛,无毒。〔元素曰〕肉桂:气热,味大辛,纯阳也。〔杲曰〕桂:辛,热,有毒。阳中之阳,浮也。气之薄者,桂枝也;气之厚者,桂肉也。气薄则发泄,桂枝上行而发表;气厚则发热,桂肉下行而补肾。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。
〔好古曰〕桂枝入足太阳经,桂心入手少阴经血分,桂肉入足少阴、太阴经血分。细薄者为枝为嫩,厚脂者为肉为老。去其皮与里,当其中者为桂心。
《别录》言有小毒,又云久服神仙不老。虽有小毒,亦从类化。与黄芩、黄连为使,小毒何施?与乌头、附子为使,全取其热性而已。与巴豆、硇砂、干漆、穿山甲、水蛭等同用,则小毒化为大毒。与人参、麦门冬、甘草同用,则调中益气,便可久服也。〔之才曰〕桂得人参、甘草、麦门冬、大黄、黄芩,调中益气。得柴胡、紫石英、干地黄,疗吐逆。忌生葱、石脂。
【主治】利肝肺气,心腹寒热冷痰,霍乱转筋,头痛腰痛出汗,止烦止唾,咳嗽鼻齆,堕胎,温中,坚筋骨,通血脉,理疏不足,宣导百药,无所畏。久服,神仙不老。《别录》。补下焦不足,治沉寒痼冷之病,渗泄止渴,去营卫中风寒,表虚自汗。春夏为禁药,秋冬下部腹痛,非此不能止。元素。补命门不足,益火消阴。好古。治寒痹风喑,阴盛失血,泻痢惊痫。时珍。桂心《药性论》〔斅曰〕用紫色厚者,去上粗皮并内薄皮,取心中味辛者用。中土只有桂草,以煮丹阳木皮,伪充桂心也。〔时珍曰〕按《酉阳杂俎》云:丹阳山中有山桂,叶如麻,开细黄花。此即雷氏所谓丹阳木皮也。
【气味】苦、辛,无毒。详前桂下。
【主治】九种心痛,腹内冷气痛不可忍,咳逆结气壅痹,脚痹不仁,止下痢,杀三虫,治鼻中息肉,破血,通利月闭,胞衣不下。甄权。治一切风气,补五劳七伤,通九窍,利关节,益精明目,暖腰膝,治风痹骨节挛缩,续筋骨,生肌肉,消瘀血,破痃癖癥瘕,杀草木毒。大明。治风僻失音喉痹,阳虚失血,内托痈疽痘疮,能引血化汗化脓,解蛇蝮毒。时珍。
牡桂《本经》〔时珍曰〕此即木桂也。薄而味淡,去粗皮用。其最薄者为桂枝,枝之嫩小者为柳桂。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〔权曰〕甘、辛。〔元素曰〕桂枝味辛、甘,气微热,气味俱薄,体轻而上行,浮而升,阳也。余见前单桂下。
【主治】上气咳逆结气,喉痹吐吸,利关节,补中益气。久服通神,轻身不老。《本经》。心痛胁痛胁风,温筋通脉,止烦出汗。《别录》。去冷风疼痛。甄权。去伤风头痛,开腠理,解表发汗,去皮肤风湿。元素。泄奔豚,散下焦畜血,利肺气。成无己。横行手臂,治痛风。震亨。
【发明】〔宗奭曰〕
桂甘、辛,大热。《素问》云:辛甘发散为阳。故汉·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,皆须此药,正合辛甘发散之意。《本草》三种之桂,不用牡桂、菌桂者,此二种性止于温,不可以治风寒之病也。然《本经》止言桂,仲景又言桂枝者,取枝上皮也。
〔好古曰〕
或问:《本草》言桂能止烦出汗,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,皆用桂枝汤。又云:无汗不得服桂枝。汗家不得重发汗。若用桂枝,是重发其汗。汗多者,用桂枝甘草汤,此又用桂枝闭汗也。一药二用,与《本草》之义相通否乎?曰:《本草》言桂辛甘大热,能宣导百药,通血脉,止烦出汗,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。仲景云:太阳中风,阴弱者,汗自出。卫实营虚,故发热汗出。又云:太阳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营弱卫强,阴虚阳必凑之,故皆用桂枝发其汗。此乃调其营气,则卫气自和,风邪无所容,遂自汗而解。非桂枝能开腠理,发出其汗也。汗多用桂枝者,以之调和营卫,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,非桂枝能闭汗孔也。昧者不知出汗、闭汗之意,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,误之甚矣。桂枝汤下发汗字,当认作出字,汗自然发出。非若麻黄能开腠理,发出其汗也。其治虚汗,亦当逆察其意可也。〔成无己曰〕
桂枝本为解肌。
若太阳中风,腠理致密,营卫邪实,津液禁固,其脉浮紧,发热汗不出者,不可与此必也。
皮肤疏泄,自汗,脉浮缓,风邪干于卫气者,乃可投之。
发散以辛甘为主,桂枝辛热,故以为君。而以芍药为臣、甘草为佐者,风淫所胜,平以辛苦,以甘缓之,以酸收之也。以姜、枣为使者,辛甘能发散,而又用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,不专于发散也。故麻黄汤不用姜、枣,专于发汗,不待行其津液也。
〔承曰〕
凡桂之厚实气味重者,宜入治水脏及下焦药;轻薄气味淡者,宜入治头目发散药。故《本经》以菌桂养精神,牡桂利关节。仲景发汗用桂枝,乃枝条,非身干也,取其轻薄能发散。又有一种柳桂,乃桂之嫩小枝条,尤宜入上焦药用。
〔时珍曰〕
麻黄遍彻皮毛,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,肺主皮毛,辛走肺也。桂枝透达营卫,故能解肌而风邪去,脾主营,肺主卫,甘走脾,辛走肺也。肉桂下行,益火之原,此东垣所谓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,开腠理,致津液,通其气者也。《圣惠方》言桂心入心,引血化汗化脓。盖手少阴君火、厥阴相火,与命门同气者也。《别录》云“桂通血脉”是矣。曾世荣言:小儿惊风及泄泻,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,渗土湿。内有桂,能抑肝风而扶脾土。又《医余录》云:有人患赤眼肿痛,脾虚不能饮食,肝脉盛,脾脉弱。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,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。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,杀肝而益脾,故一治两得之。传云“木得桂而枯”是也。此皆与《别录》桂利肝肺气,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。人所不知者,今为拈出。又桂性辛散,能通子宫而破血,故《别录》言其堕胎,庞安时乃云炒过则不损胎也。又丁香、官桂治痘疮灰塌,能温托化脓,详见丁香下。
【附方】旧二十,新十二。
阴痹熨法寒痹者,留而不去,时痛而皮不仁。
刺布衣者,以火焠之;刺大人者,以药熨之。
熨法:用醇酒二十斤,蜀椒一斤,干姜一斤,桂心一斤。
凡四物■〈口父〉咀,渍酒中。用绵絮一斤,细白布四丈,并纳酒中,置马矢煴中,封涂勿使泄气。五日五夜,出布、絮暴干,复渍以尽其汁。每渍必晬其日,乃出干之。并用滓与絮复布为复巾,长六七尺,为六七巾。
每用一巾,生桑炭火炙巾,以熨寒痹所刺之处,令热入至病所。寒则复炙巾以熨之,三十遍而止。汗出以巾拭身,亦三十遍而止。
起步内中,无见风。每刺必熨,如此病已矣。《灵枢经》。
足躄筋急桂末,白酒和涂之,一日一上。皇甫谧《甲乙经》。
中风口喎面目相引,偏僻颊急,舌不可转。
桂心酒煮取汁,故布蘸搨病上,正即止。
左喎搨右,右喎搨左。常用大效。《千金方》。
中风逆冷吐清水,宛转啼呼。
桂一两,水一升半,煎半升,冷服。《肘后方》。
中风失音桂着舌下,咽汁。
又方:桂末三钱,水二盏,煎一盏服,取汗。《千金方》。
喉痹不语方同上。
偏正头风天阴风雨即发。
桂心末一两,酒调如膏,涂傅额角及顶上。《圣惠方》。
暑月解毒桂苓丸:用肉桂去粗皮不见火,茯苓去皮,等分,为细末,炼蜜丸龙眼大。
每新汲水化服一丸。《和剂方》。
桂浆渴水夏月饮之,解烦渴,益气消痰。
桂末一大两,白蜜一升,以水二斗,先煎取一斗,入新瓷瓶中,乃下二物,搅二三百转。先以油纸一重复上,加二重封之。每日去纸一重,七日开之,气香味美,格韵绝高,今人多作之。《图经本草》。
九种心痛《圣惠方》用桂心二钱半,为末。酒一盏半,煎半盏饮,立效。
《外台秘要》桂末,酒服方寸匕,须臾六七次。
心腹胀痛气短欲绝。
桂二两,水一升二合,煮八合,顿服之。《肘后方》。
中恶心痛方同上。《千金》。
寒疝心痛四肢逆冷,全不饮食。
桂心研末一钱,热酒调下取效。《圣惠方》。
产后心痛恶血冲心,气闷欲绝。
桂心为末,狗胆汁丸芡子大。
每热酒服一丸。《圣惠》。
产后瘕痛桂末,酒服方寸匕,取效。《肘后》。
死胎不下桂末二钱,待痛紧时,童子小便温热调下。
名观音救生散,亦治产难横生。
加麝香少许,酒下,比之水银等药,不损人。《何氏方》。
血崩不止桂心不拘多少,砂锅内煅存性,为末。
每米饮空腹服一二钱。
名神应散。《妇人良方》。
反腰血痛桂末,和苦酒涂之。干再上。《肘后方》。
吐血下血《肘后》用桂心为末,水服方寸匕。
王璆曰:此阴乘阳之症也,不可服凉药。
南阳赵宣德暴吐血,服二次而止。其甥亦以二服而安。
小儿久痢赤白。
用桂去皮,以姜汁炙紫,黄连以茱萸炒过,等分,为末。
紫苏、木瓜煎汤服之。
名金锁散。《全幼心鉴》。
小儿遗尿桂末、雄鸡肝等分,捣丸小豆大。
温水调下,日二服。《外台》。
婴儿脐肿多因伤湿。
桂心炙热熨之,日四五次。《姚和众方》。
外肾偏肿桂末,水调方寸匕,涂之。《梅师方》。
食果腹胀不拘老小。
用桂末,饭和丸绿豆大。
吞五六丸,白汤下。未消再服。《经验方》。
打扑伤损瘀血溷闷,身体疼痛。
辣桂为末,酒服二钱。《直指方》。
乳痈肿痛桂心、甘草各二分,乌头一分,炮,为末,和苦酒涂之,纸覆住。脓化为水,神效。《肘后方》。
重舌鹅口桂末,和姜汁涂之。《汤氏宝书》。
诸蛇伤毒桂心、栝楼等分,为末,竹筒密塞。
遇毒蛇伤,即傅之。
塞不密,即不中用也。
闭口椒毒气欲绝,或出白沫,身体冷。
急煎桂汁服之,多饮新汲水一二升。《梅师方》。
中钩吻毒解芫青毒并煮桂汁服。
叶
【主治】捣碎浸水,洗发,去垢除风。时珍。
箘桂音窘。
《本经》上品
【释名】筒桂《唐本》小桂〔恭曰〕箘者竹名。此桂嫩而易卷如筒,即古所用筒桂也。筒似箘字,后人误书为箘,习而成俗,亦复因循也。〔时珍曰〕今《本草》又作从草之菌,愈误矣。牡桂为大桂,故此称小桂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箘桂生交趾、桂林山谷岩崖间。
无骨,正圆如竹。
立秋采之。
〔弘景曰〕
交趾属交州,桂林属广州。
《蜀都赋》云“箘桂临岩”是矣。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,惟嫩枝破卷成圆,犹依桂用,非真箘桂也。《仙经》用箘桂,云三重者良,则明非今桂矣。别是一物,应更研访。
〔时珍曰〕
箘桂,叶似柿叶者是。详前桂下。《别录》所谓正圆如竹者,谓皮卷如竹筒。陶氏误疑是木形如竹,反谓卷成圆者非真也。今人所栽岩桂,亦是箘桂之类而稍异。其叶不似柿叶,亦有锯齿如枇杷叶而粗涩者,有无锯齿如栀子叶而光洁者。丛生岩岭间,谓之岩桂,俗呼为木犀。其花有白者名银桂,黄者名金桂,红者名丹桂。有秋花者,春花者,四季花者,逐月花者。其皮薄而不辣,不堪入药。
惟花可收茗、浸酒、盐渍,及作香搽、发泽之类耳。
皮三月、七月采。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百病,养精神,和颜色,为诸药先聘通使。久服,轻身不老,面生光华,媚好常如童子。《本经》。
【发明】见前桂下。
〔时珍曰〕箘桂主治,与桂心、牡桂迥然不同。昔人所服食者,盖此类耳。
【正误】〔弘景曰〕《仙经》服食桂,以葱涕合和云母蒸化为水服之。〔慎微曰〕《抱朴子》云:桂可合竹沥饵之,亦可以龟脑和服之。七年能步行水上,长生不死。赵佗子服桂二十年,足下生毛,日行五百里,力举千斤。《列仙传》云:范蠡好食桂,饮水卖药,世人见之。又桂父,象林人,常服桂皮叶,以龟脑和之。
〔时珍曰〕方士谬言,类多如此。唐氏收入《本草》,恐误后人,故详记。木犀花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同百药煎、孩儿茶作膏饼噙,生津辟臭化痰,治风虫牙痛。
同麻油蒸熟,润发,及作面脂。时珍。
天竺桂《海药》
【集解】〔珣曰〕
天竺桂生南海山谷,功用似桂。
其皮薄,不甚辛烈。
〔宗奭曰〕
皮与牡桂相同,但薄耳。
〔时珍曰〕
此即今闽、粤、浙中山桂也,而台州天竺最多,故名。
大树繁花,结实如莲子状。天竺僧人称为月桂是矣。详月桂下。
皮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腹内诸冷,血气胀痛。藏器。破产后恶血,治血痢肠风,补暖腰脚,功与桂心同,方家少用。珣月桂《拾遗》
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
今江东诸处,每至四五月后晦,多于衢路间得月桂子,大于狸豆,破之辛香,古者相传是月中下也。余杭灵隐寺僧种得一株,近代诗人多所论述。《洞冥记》云:有远飞鸡,朝往夕还,常衔桂实归于南土。南土月路也,故北方无之。山桂犹堪为药,况月桂乎?〔时珍曰〕
吴刚伐月桂之说,起于隋唐小说。月桂落子之说,起于武后之时。相传有梵僧自天竺鹫岭飞来,故八月常有桂子落于天竺。《唐书》亦云垂拱四年三月,有月桂子降于台州,十余日乃止。宋仁宗天圣丁卯八月十五日夜,月明天净。杭州灵隐寺月桂子降,其繁如雨,其大如豆,其圆如珠,其色有白者、黄者、黑者,壳如芡实,味辛。拾以进呈。寺僧种之,得二十五株。慈云式公有序记之。张君房宿钱塘月轮寺,亦见桂子纷如烟雾,回旋成穗,坠如牵牛子,黄白相间,咀之无味。据此,则月中真若有树矣。窃谓月乃阴魄,其中婆娑者,山河之影尔。月既无桂,则空中所坠者何物耶?泛观群史,有雨尘沙土石,雨金铅钱汞,雨絮帛谷粟,雨草木花药,雨毛血鱼肉之类甚众。则桂子之雨,亦妖怪所致,非月中有桂也。桂生南方,故惟南方有之。《宋史》云元丰三年六月,饶州雨木子数亩,状类山芋子,味辛而香,即此类也。《道经》月桂谓之不时花,不可供献。
子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小儿耳后月蚀疮,研碎傅之。藏器。
木兰《本经》上品
【释名】杜兰《别录》林兰《本经》木莲《纲目》黄心〔时珍曰〕其香如兰,其花如莲,故名。其木心黄,故曰黄心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木兰生零陵山谷及太山。皮似桂而香。
十二月采皮,阴干。
〔弘景曰〕
零陵诸处皆有之。状如楠树,皮甚薄而味辛香。今益州者皮厚,状如厚朴,而气味为胜。今东人皆以山桂皮当之,亦相类。道家用合香亦好。〔保升曰〕
所在皆有。
树高数仞。叶似箘桂叶,有三道纵文,其叶辛香不及桂也。皮如板桂,有纵横文。
三月、四月采皮,阴干。
〔颂曰〕
今湖、岭、蜀川诸州皆有之。此与桂全别,而韶州所上,乃云与桂同是一种。取外皮为木兰,中肉为桂心。盖是桂中之一种尔。
十一月、十二月采,阴干。
任昉《述异记》云:木兰洲,在浔阳江中,多木兰。又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舟,至今在洲中。今诗家云木兰舟,出于此。
〔时珍曰〕
木兰枝叶俱疏。其花内白外紫,亦有四季开者。深山生者尤大,可以为舟。按《白乐天集》云:木莲生巴峡山谷间,民呼为黄心树。大者高五六丈,涉冬不凋。身如青物,有白纹。叶如桂而厚大,无脊。花如莲花,香色艳腻皆同,独房蕊有异。四月初始开,二十日即谢,不结实。此说乃真木兰也。其花有红、黄、白数色。其木肌细而心黄,梓人所重。
苏颂所言韶州者,是牡桂,非木兰也。或云木兰树虽去皮,亦不死。
罗愿言其冬花、实如小柿甘美者,恐不然也。
皮
【气味】苦,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身大热在皮肤中,去面热赤疱酒齄,恶风癫疾,阴下痒湿,明耳目。《本经》。疗中风伤寒,及痈疽水肿,去臭气。《别录》。治酒疸,利小便,疗重舌。时珍。
【附方】旧二,新一。
小儿重舌木兰皮一尺,广四寸,削去粗皮,入醋一升,渍汁噙之。《子母秘录》。
面上齄疱黚■〈黑曾〉。
用木兰皮一斤,细切,以三年酢浆渍之百日,晒干捣末。每浆水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《肘后》用酒渍之。栀子仁一斤。《古今录验方》。
酒疸发斑赤黑黄色,心下燠痛,足胫肿满,小便黄,由大醉当风,入水所致。
用木兰皮一两,黄芪二两,为末。
酒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《肘后方》。
花
【主治】鱼哽骨哽,化铁丹用之。时珍。
辛夷《本经》上品
【释名】辛雉《本经》侯桃同房木同木笔《拾遗》迎春〔时珍曰〕夷者荑也。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。扬雄《甘泉赋》云:列辛雉于林薄。服虔注云:即辛夷。雉、夷声相近也。今《本草》作辛矧,传写之误矣。〔藏器曰〕辛夷花未发时,苞如小桃子,有毛,故名侯桃。初发如笔头,北人呼为木笔。其花最早,南人呼为迎春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辛夷生汉中、魏兴、梁州川谷。
其树似杜仲,高丈余。子似冬桃而小。
九月采实,暴干,去心及外毛。毛射人肺,令人咳。
〔弘景曰〕
今出丹阳近道,形如桃子,小时气味辛香。
〔恭曰〕
此是树花未开时收之。正月、二月好采。云九月采实者,恐误也。
〔保升曰〕
其树大连合抱,高数仞。叶似柿叶而狭长。正月、二月花,似有毛小桃,色白而带紫。花落而无子。夏杪复着花,如小笔。又有一种,花、叶皆同,但三月花开,四月花落,子赤似相思子。
二种所在山谷皆有。
〔禹锡曰〕
今苑中有树,高三四丈,其枝繁茂。正二月花开,紫白色。花落乃生叶,夏初复生花。经伏历冬,叶花渐大,如有毛小桃,至来年正二月始开。初是兴元府进来,树才三四尺,有花无子,经二十余年方结实。盖年浅者无子,非有二种也。其花开早晚,各随方土节气尔。
〔宗奭曰〕
辛夷处处有之,人家园亭亦多种植,先花后叶,即木笔花也。
其花未开时,苞上有毛,尖长如笔,故取象而名。花有桃红、紫色二种,入药当用紫者,须未开时收之,已开者不佳。
〔时珍曰〕
辛夷花初出枝头,苞长半寸,而尖锐俨如笔头,重重有青黄茸毛顺铺,长半分许。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,紫苞红焰,作莲及兰花香。亦有白色者,人呼为玉兰。又有千叶者。诸家言苞似小桃者,比类欠当。
苞
【修治】〔斅曰〕凡用辛夷,拭去赤肉毛了,以芭蕉水浸一宿,用浆水煮之,从巳至未,取出焙干用。若治眼目中患,即一时去皮,用向里实者。〔大明曰〕入药微炙。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〔时珍曰〕气味俱薄,浮而散,阳也,入手太阴、足阳明经。
〔之才曰〕芎?为之使。恶五石脂,畏菖蒲、蒲黄、黄连、石膏、黄环。
【主治】五脏身体寒热,风头脑痛面■〈黑干〉。久服下气,轻身明目,增年耐老。《本经》。温中解肌,利九窍,通鼻塞涕出,治面肿引齿痛,眩冒身兀兀如在车船之上者,生须发,去白虫。《别录》。通关脉,治头痛憎寒,体噤瘙痒。入面脂,生光泽。大明。鼻渊鼻鼽,鼻窒鼻疮,及痘后鼻疮,并用研末,入麝香少许,葱白蘸入数次,甚良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鼻气通于天。天者头也,肺也。肺开窍于鼻,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。脑为元神之府,而鼻为命门之窍,人之中气不足,清阳不升,则头为之倾,九窍为之不利。
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,其体轻浮,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,所以能温中,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。轩岐之后,能达此理者,东垣李杲一人而已。
沉香《别录》上品
【释名】沉水香《纲目》蜜香〔时珍曰〕木之心节置水则沉,故名沉水,亦曰水沉。半沉者为栈香,不沉者为黄熟香。《南越志》言交州人称为蜜香,谓其气如蜜脾也。梵书名阿迦■〈口卢〉香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沉香、青桂、鸡骨、马蹄、煎香,同是一树,出天竺诸国。
木似榉柳,树皮青色。叶似橘叶,经冬不凋。夏生花,白而圆。秋结实似槟榔,大如桑椹,紫而味辛。
〔藏器曰〕
沉香枝、叶并似椿。云似橘者,恐未是也。
其枝节不朽,沉水者为沉香;其肌理有黑脉,浮者为煎香。鸡骨、马蹄皆是煎香,并无别功,止可熏衣去臭。
〔颂曰〕
沉香、青桂等香,出海南诸国及交、广、崖州。沈怀远《南越志》云:交趾蜜香树,彼人取之,先断其积年老木根,经年其外皮干俱朽烂,木心与枝节不坏,坚黑沉水者,即沉香也。半浮半沉与水面平者,为鸡骨香。细枝紧实未烂者,为青桂香。其干为栈香。其根为黄熟香。其根节轻而大者,为马蹄香。此六物同出一树,有精粗之异尔,并采无时。刘恂《岭表录异》云:广管罗州多栈香树,身似柜柳,其花白而繁,其叶如橘。其皮堪作纸,名香皮纸,灰白色,有纹如鱼子,沾水即烂,不及楮纸,亦无香气。沉香、鸡骨、黄熟、栈香虽是一树,而根、干、枝、节,各有分别也。又丁谓《天香传》云:此香奇品最多。四香凡四名十二状,出于一本。木体如白杨,叶如冬青而小。海北窦、化、高、雷皆出香之地,比海南者优劣不侔。既所禀不同,复售者多而取者速,其香不待稍成,乃趋利戕贼之深也。非同琼管黎人,非时不妄剪伐,故木无夭札之患,得必异香焉。
〔宗奭曰〕
岭南诸郡悉有,傍海处尤多。交干连枝,冈岭相接,千里不绝。叶如冬青,大者数抱,木性虚柔。山民以构茅庐,或为桥梁,为饭甑,为狗槽,有香者百无一二。盖木得水方结,多在折枝枯干中,或为沉,或为煎,或为黄熟。自枯死者,谓之水盘香。南息、高、窦等州,惟产生结香。盖山民入山,以刀斫曲干斜枝成坎,经年得雨水浸渍,遂结成香。乃锯取之,刮去白木,其香结为斑点,名鹧鸪斑,燔之极清烈。香之良者,惟在琼、崖等州,俗谓之角沉、黄沉,乃枯木得者,宜入药用。依木皮而结者,谓之青桂,气尤清。在土中岁久,不待刓剔而成薄片者,谓之龙鳞。削之自卷,咀之柔韧者,谓之黄蜡沉,尤难得也。
〔承曰〕
诸品之外,又有龙鳞、麻叶、竹叶之类,不止一二十品。要之入药惟取中实沉水者。或沉水而有中心空者,则是鸡骨。谓中有朽路,如鸡骨中血眼也。〔时珍曰〕
沉香品类,诸说颇详。今考杨亿《谈苑》、蔡绦《丛话》、范成大《桂海志》、张师正《倦游录》、洪驹父《香谱》、叶廷珪《香录》诸书,撮其未尽者补之云。香之等凡三,曰沉、曰栈、曰黄熟是也。沉香入水即沉,其品凡四,曰熟结,乃膏脉凝结自朽出者;曰生结,乃刀斧伐仆,膏脉结聚者;曰脱落,乃因水朽而结者;曰虫漏,乃因蠹隙而结者。生结为上,熟脱次之。坚黑为上,黄色次之。角沉黑润,黄沉黄润,蜡沉柔韧,革沉纹横,皆上品也。海岛所出,有如石杵,如肘如拳,如凤雀龟蛇,云气人物。及海南马蹄、牛头、燕口、茧栗、竹叶、芝菌、梭子、附子等香,皆因形命名尔。其栈香入水半浮半沉,即沉香之半结连木者,或作煎香,番名婆木香,亦曰弄水香。其类有猥刺香、鸡骨香、叶子香,皆因形而名。有大如笠者,为蓬莱香。有如山石枯槎者,为光香。入药皆次于沉香。其黄熟香,即香之轻虚者,俗讹为速香是矣。有生速,斫伐而取者。有熟速,腐朽而取者。其大而可雕刻者,谓之水盘头。并不堪入药,但可焚■〈艹热〉。叶廷珪云:出渤泥、占城、真腊者,谓之番沉,亦曰舶沉,曰药沉,医家多用之,以真腊为上。蔡绦云:占城不若真腊,真腊不若海南黎峒。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,冠天下,谓之海南沉,一片万钱。海北高、化诸州者,皆栈香尔。范成大云:黎峒出者名土沉香,或曰崖香。虽薄如纸者,入水亦沉。万安在岛东,钟朝阳之气,故香尤酝藉,土人亦自难得。舶沉香多腥烈,尾烟必焦。交趾海北之香,聚于钦州,谓之钦香,气尤酷烈。南人不甚重之,惟以入药。
【正误】〔时珍曰〕按李珣《海药本草》谓沉者为沉香,浮者为檀香。梁元帝《金楼子》谓一木五香,根为檀、节为沉、花为鸡舌、胶为熏陆、叶为藿香。并误也。
五香各是一种。所谓五香一本者,即前苏恭所言,沉、栈、青桂、马蹄、鸡骨者是矣。
【修治】〔斅曰〕凡使沉香,须要不枯,如嘴角硬重沉于水下者为上,半沉者次之。不可见火。〔时珍曰〕欲入丸散,以纸裹置怀中,待燥研之。或入乳钵以水磨粉,晒干亦可。若入煎剂,惟磨汁临时入之。
【气味】辛,微温,无毒。〔珣曰〕苦,温。〔大明曰〕辛,热。〔元素曰〕阳也。有升有降。〔时珍曰〕咀嚼香甜者性平,辛辣者性热。
【主治】风水毒肿,去恶气。《别录》。主心腹痛,霍乱中恶,邪鬼疰气,清人神,并宜酒煮服之。诸疮肿,宜入膏中。李珣。调中,补五脏,益精壮阳,暖腰膝,止转筋吐泻冷气,破癥癖,冷风麻痹,骨节不任,风湿皮肤瘙痒,气痢。大明。补右肾命门。元素。补脾胃,及痰涎、血出于脾。李杲。益气和神。刘完素。治上热下寒,气逆喘急,大肠虚闭,小便气淋,男子精冷。时珍。
【附方】新七。
诸虚寒热冷痰虚热。
冷香汤:用沉香、附子炮等分,水一盏,煎七分,露一夜,空心温服。王好古《医垒元戎》。
胃冷久呃沉香、紫苏、白豆蔻仁各一钱,为末。
每柿蒂汤服五七分。吴球《活人心统》。
心神不足火不降,水不升,健忘惊悸。
朱雀丸:用沉香五钱,茯神二两,为末,炼蜜和丸小豆大。
每食后人参汤服三十丸,日二服。王璆《百一选方》。
肾虚目黑暖水脏。
用沉香一两,蜀椒去目炒出汗四两,为末,酒糊丸梧子大。
每服三十丸,空心盐汤下。《普济方》。
胞转不通非小肠、膀胱、厥阴受病,及强忍房事,或过忍小便所致,当治其气则愈,非利药可通也。
沉香、木香各二钱,为末。
白汤空腹服之,以通为度。《医垒元戎》。
大肠虚闭因汗多,津液耗涸者。
沉香一两,肉苁蓉酒浸焙二两,各研末,以麻仁研汁作糊,丸梧子大。
每服一百丸,蜜汤下。严子礼《济生方》。
痘疮黑陷沉香、檀香、乳香等分,于盆内。
抱儿于上熏之,即起。鲜于《枢钩玄》。
蜜香《拾遗》
【释名】木蜜《内典》没香《纲目》多香木同阿■〈肆-聿差〉音矬。
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
蜜香生交州。
大树,节如沉香。《法华经》注云:木蜜,香蜜也。树形似槐而香,伐之五六年,乃取其香。《异物志云》:其叶如椿。树生千岁,斫仆之,四五岁乃往看,已腐败,惟中节坚贞者是香。
〔珣曰〕
生南海诸山中。
种之五六年便有香。
《交州记》云:树似沉香无异也。
〔时珍曰〕
按魏王《花木志》云:木蜜号千岁树,根本甚大,伐之四五岁,取不腐者为香。观此,则陈藏器所谓生千岁乃斫者,盖误也。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云:没树出波斯国,拂林国人呼为阿■〈肆-聿差〉。树长丈余,皮青白色,叶似槐而长,花似橘花而大。子黑色,大如山茱萸,酸甜可食。《广州志》云:肇庆新兴县出多香木,俗名蜜香。辟恶气,杀鬼精。《晋书》云:太康五年,大秦国献蜜香树皮纸,微褐色,有纹如鱼子,极香而坚韧。观此数说,则蜜香亦沉香之类,故形状功用两相仿佛。《南越志》谓交人称沉香为蜜香。《交州志》谓蜜香似沉香。《岭表异录》言栈香皮纸似鱼子。尤可互证。杨慎《丹铅录》言蜜树是蜜蒙花树者,谬也。又枳椇木亦名木蜜,不知亦同类否。详见果部。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去臭,除鬼气。藏器。辟恶,去邪鬼尸注心气。李珣。
丁香宋《开宝》校正:并入《别录》鸡舌香。
【释名】丁子香《嘉祐》鸡舌香〔藏器曰〕鸡舌香与丁香同种,花实丛生,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。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,如鸡舌,故名,乃是母丁香也。〔禹锡曰〕按《齐民要术》云: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,故呼为丁子香。
〔时珍曰〕宋《嘉祐本草》重出鸡舌,今并为一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鸡舌香树叶及皮并似栗,花如梅花,子似枣核,此雌树也,不入香用。其雄树虽花不实,采花酿之以成香。
出昆仑及交州、爱州以南。
〔珣曰〕
丁香生东海及昆仑国。二月、三月花开,紫白色。至七月方始成实,小者为丁香,大者如巴豆,为母丁香。《志》曰丁香生交、广、南番。按广州图上丁香,树高丈余,木类桂,叶似栎叶。花圆细,黄色,凌冬不凋。其子枝蕊上如钉,长三四分,紫色。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,俗呼为母丁香。二月、八月采子及根。一云:盛冬生花、子,至次年春采之。
〔颂曰〕
鸡舌香《唐本草》言其木似栗。《南越志》言是沉香花。《广志》言是草花蔓生,实熟贯之,可以香口。其说不定。今人皆以乳香中拣出木实似枣核者为之,坚顽枯燥,绝无气味,烧亦无香,用疗气与口臭则甚乖疏,不知缘何以为鸡舌也?京下老医言:鸡舌与丁香同种,其中最大者为鸡舌,即母丁香,疗口臭最良,治气亦效。葛稚川《百一方》,治暴气刺心痛,用鸡舌香酒服。又《抱朴子》书以鸡舌、黄连,乳汁煎之,注目,治百疹之在目者皆愈,更加精明。古方治疮痈五香连翘汤用鸡舌香,而《孙真人千金方》无鸡舌,用丁香,似为一物也。其采花酿成香之说,绝无知者。
沉存中《笔谈》云:予集《灵苑方》,据陈藏器《拾遗》,以鸡舌为丁香母。今考之尚不然,鸡舌即丁香也。《齐民要术》言鸡舌俗名丁子香。《日华子》言丁香治口气,与《三省故事》载汉时郎官日含鸡舌香,欲其奏事芬芳之说相合。及《千金方》五香汤用丁香无鸡舌,最为明验。《开宝本草》重出丁香,谬矣。今世以乳香中大如山茱萸者为鸡舌,略无气味,治疾殊乖。
〔承曰〕
《嘉祐补注》及苏颂《图经》引诸书,以鸡舌为丁香。抱朴子言可注眼。但丁香恐不宜入眼,含之口中热臭不可近。乳香中所拣者,虽无气味,却无臭气,有淡利九窍之理。诸方用治小儿惊痫,亦欲其达九窍也。
〔斅曰〕
丁香有雌、雄。雄者颗小;雌者大如山萸,更名母丁香,入药最胜。
〔时珍曰〕
雄为丁香,雌为鸡舌,诸说甚明,独陈承所言甚为谬妄。不知乳香中所拣者,乃番枣核也,即无漏子之核,见果部。前人不知丁香即鸡舌,误以此物充之尔。干姜、焰消尚可点眼,草果、阿魏番人以作食料,则丁香之点眼、噙口,又何害哉?鸡舌香《别录》
【气味】辛,微温,无毒。〔时珍曰〕辛,温。
【主治】风水毒肿,霍乱心痛,去恶气。《别录》。吹鼻,杀脑疳。入诸香中,令人身香。甄权。同姜汁,涂拔去白须孔中,即生黑者异常。藏器。
丁香《开宝》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〔时珍曰〕辛,热,〔好古曰〕纯阳。
入手太阴、足少阴、阳明经。
〔斅曰〕方中多用雌者,力大。膏煎中若用雄,须去丁,盖乳子发人背痈也。
不可见火。畏郁金。
【主治】温脾胃,止霍乱拥胀,风毒诸肿,齿疳。能发诸香。《开宝》。风疳骨槽劳臭,杀虫辟恶去邪,治奶头花,止五色毒痢,五痔。李珣。治口气冷气,冷劳反胃,鬼疰蛊毒,杀酒毒,消痃癖,疗肾气奔豚气,阴痛腹痛,壮阳,暖腰膝。大明。疗呕逆,甚验。保升。去胃寒,理元气。气血盛者勿服。元素。治虚哕,小儿吐泻,痘疮胃虚,灰白不发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好古曰〕
丁香与五味子、广荗同用,治奔豚之气。亦能泄肺,能补胃,大能疗肾。
〔宗奭曰〕
《日华子》言丁香治口气,此正是御史所含之香也。治脾胃冷气不和,甚良。母丁香气味尤佳。
〔震亨曰〕
口居上,地气出焉。脾有郁火,溢入肺中,失其清和之意,而浊气上行,发为口气。若以丁香治之,是扬汤止沸尔。惟香薷治之甚捷。
〔时珍曰〕
宋末太医陈文中,治小儿痘疮不光泽,不起发,或胀或泻,或渴或气促,表里俱虚之证。并用木香散、异攻散,倍加丁香、官桂。甚者丁香三五十枚,官桂一二钱。亦有服之而愈者。此丹溪朱氏所谓立方之时,必运气在寒水司天之际,又值严冬郁遏阳气,故用大辛热之剂发之者也。若不分气血虚实寒热经络,一概骤用,其杀人也必矣。葛洪《抱朴子》云:凡百病在目者,以鸡舌香、黄连、乳汁煎注之,皆愈。此得辛散苦降养阴之妙。陈承言不可点眼者,盖不知此理也。
【附方】旧八,新十八。
暴心气痛鸡舌香末,酒服一钱。《肘后方》。
干霍乱痛不吐不下。
丁香十四枚,研末,以沸汤一升和之,顿服。不瘥更作。孙思邈《千金方》。
小儿吐泻丁香、橘红等分,炼蜜丸黄豆大。
米汤化下。《刘氏小儿方》。
小儿呕吐不止丁香、生半夏各一钱,姜汁浸一夜,晒干为末,姜汁打面糊丸黍米大。
量大小,用姜汤下。《全幼心鉴》。
婴儿吐乳小儿百日晬内吐乳,或粪青色。
用年少妇人乳汁一盏,入丁香十枚,陈皮去白一钱,石器煎一二十沸,细细与服。陈文中《小儿方》。
小儿冷疳面黄腹大,食即吐者。
母丁香七枚,为末,乳汁和蒸三次,姜汤服之。《卫生易简方》。
胃冷呕逆气厥不通。
母丁香三个,陈橘皮一块,去白,焙,水煎,热服。《十便良方》。
反胃吐食《袖珍方》用母丁香一两为末,以盐梅入捣和,丸芡子大。每噙一丸。《圣惠方》用母丁香、神曲炒等分,为末。米饮服一钱。
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,甘蔗汁、姜汁和丸莲子大。
噙咽之。《摘玄方》。
反胃关格气噎不通。
丁香、木香各一两。
每服四钱,水一盏半,煎一盏。先以黄泥做成碗,滤药汁于内,食前服。此方乃掾史吴安之传于都事盖耘夫有效,试之果然。土碗取其助脾也。
《德生堂经验方》。
伤寒呃逆及哕逆不定。
丁香一两,干柿蒂焙一两,为末。
每服一钱,煎人参汤下。《简要济众方》。
毒肿入腹鸡舌香、青木香、熏陆香、麝香各一两,水四升,煮二升,分二服。《肘后方》。
食蟹致伤丁香末,姜汤服五分。《证治要诀》。
妇人崩中昼夜不止。
丁香二两,酒二升,煎一升,分服。《梅师方》。
妇人产难母丁香三十六粒,滴乳香三钱六分,为末,同活兔胆和杵千下,丸作三十六丸。
每服一丸,好酒化下,立验。
名如意丹。《颐真堂经验方》。
妇人阴冷母丁香末,纱囊盛如指大,纳入阴中,病即已。《本草衍义》。
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风牙宣露发歇口气。
鸡舌香、射干一两,麝香一分,为末,日揩。《圣济总录》。
龋齿黑臭鸡舌香煮汁,含之。《外台秘要》。
唇舌生疮鸡舌香末,绵裹含之。《外台》。
乳头裂破丁香末,傅之。《梅师方》。
妒乳乳痈丁香末,水服方寸匕。《梅师方》。
痈疽恶肉丁香末傅之,外以膏药护之。《怪证奇方》。
桑蝎螫人丁香末,蜜调涂。《圣惠方》。
香衣辟汗丁香一两为末,川椒六十粒和之。
绢袋盛佩,绝无汗气。《多能鄙事》。
丁皮〔时珍曰〕即树皮也。似桂皮而厚。
【气味】同香。
【主治】齿痛。李珣。心腹冷气诸病。方家用代丁香。时珍。
枝
【主治】一切冷气,心腹胀满,恶心,泄泻虚滑,水谷不消。
用枝杖七斤,肉豆蔻面煨八斤,白面炒六斤,甘草炒十一斤,炒盐中三斤,为末。
日日点服。出《御药院方》。
根
【气味】辛,热,有毒。
【主治】风热毒肿。不入心腹之用。《开宝》。
檀香《别录》下品
【释名】旃檀《纲目》真檀〔时珍曰〕檀,善木也,故字从■〈檀-木〉。■〈檀-木〉,善也。释氏呼为旃檀,以为汤沐,犹言离垢也。番人讹为真檀。云南人呼紫檀为胜沉香,即赤檀也。
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
白檀出海南。
树如檀。
〔恭曰〕
紫真檀出昆仑盘盘国。虽不生中华,人间遍有之。
〔颂曰〕
檀香有数种,黄、白、紫之异,今人盛用之。江淮、河朔所生檀木,即其类,但不香尔。
〔时珍曰〕
按《大明一统志》云:檀香出广东、云南,及占城、真腊、爪哇、渤泥、暹罗、三佛齐、回回等国,今岭南诸地亦皆有之。
树、叶皆似荔枝,皮青色而滑泽。叶廷珪《香谱》云: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,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,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。其木并坚重清香,而白檀尤良。宜以纸封收,则不泄气。王佐《格古论》云:紫檀诸溪峒出之。性坚。新者色红,旧者色紫,有蟹爪文。新者以水浸之,可染物。真者揩壁上色紫,故有紫檀色,黄檀最香,俱可作带蟆⑸裙堑任铩?白旃檀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〔大明曰〕热。〔元素曰〕阳中微阴。
入手太阴、足少阴,通行阳明经。
【主治】消风热肿毒。弘景。治中恶鬼气,杀虫。藏器。煎服,止心腹痛,霍乱肾气痛。水磨,涂外肾并腰肾痛处。大明。散冷气,引胃气上升,进饮食。元素。噎膈吐食。又面生黑子,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,磨汁涂之,甚良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杲曰〕
白檀调气,引芳香之物,上至极高之分。
最宜橙、橘之属,佐以姜、枣,辅以葛根、缩砂、益智、豆蔻,通行阳明之经,在胸膈之上,处咽嗌之间,为理气要药。
〔时珍曰〕
《楞严经》云:白旃檀涂身,能除一切热恼。今西南诸番酋,皆用诸香涂身,取此义也。杜宝《大业录》云:隋有寿禅师妙医术,作五香饮济人。沉香饮、檀香饮、丁香饮、泽兰饮、甘松饮,皆以香为主,更加别药,有味而止渴,兼补益人也。道书檀香谓之浴香,不可烧供上真。
紫檀
【气味】咸,微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摩涂恶毒风毒。《别录》。刮末傅金疮,止血止痛。疗淋。弘景。
醋磨,傅一切卒肿大明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白檀辛温,气分之药也。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,利胸膈。紫檀咸寒,血分之药也。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,治金疮。
降真香《证类》
【释名】紫藤香《纲目》鸡骨香〔珣曰〕仙传:拌和诸香,烧烟直上,感引鹤降。醮星辰,烧此香为第一,度箓极验。降真之名以此。〔时珍曰〕俗呼舶上来者为番降,亦名鸡骨,与沉香同名。
【集解】〔慎微曰〕
降真香出黔南。
〔珣曰〕
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国。
其香似苏方木,烧之初不甚香,得诸香和之则特美。
入药以番降紫而润者为良。
〔时珍曰〕
今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汉中、施州、永顺、保靖,及占城、安南、暹罗、渤泥、琉球诸地皆有之。朱辅《溪蛮丛笑》云:鸡骨香即降香,本出海南。今溪峒僻处所出者,似是而非,劲瘦不甚香。
周达观《真腊记》:降香生丛林中,番人颇费砍斫之功,乃树心也。
其外白皮,厚八九寸,或五六寸。焚之气劲而远。又嵇含《草木状》云:紫藤香,长茎细叶,根极坚实,重重有皮,花白子黑。其茎截置烟炱中,经久成紫香,可降神按嵇氏所说,与前说稍异,岂即朱氏所谓似是而非者乎。抑中国者与番降不同乎?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烧之,辟天行时气,宅舍怪异。小儿带之,辟邪恶气。李珣。疗折伤金疮,止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降香,唐、宋《本草》失收。唐慎微始增入之,而不着其功用。今折伤金疮家多用其节,云可代没药、血竭。
按《名医录》云:周崈被海寇刃伤,血出不止,筋如断,骨如折,用花蕊石散不效。军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,血止痛定。明日结痂如铁,遂愈,且无瘢痕。叩其方,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尔。云即降之最佳者,曾救万人。罗天益《卫生宝鉴》亦取此方,云甚效也。
【附方】新二。
金疮出血降真香、五倍子、铜花等分为末,傅之。《医林集要》。
痈疽恶毒番降末,枫、乳香,等分为丸,熏之,去恶气甚妙。《集简方》。
楠《别录》下品校正:并入《海药》栅木皮,《拾遗》柟木枝叶。
【释名】柟与楠字同。〔时珍曰〕南方之木,故字从南。《海药本草》栅木皮,即柟字之误,今正之。
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
柟木高大,叶如桑,出南方山中。
〔宗奭曰〕
楠材,今江南造船皆用之,其木性坚而善居水。久则当中空,为白蛾所穴。
〔时珍曰〕
楠木生南方,而黔、蜀诸山尤多。
其树直上,童童若幢盖之状,枝叶不相碍。叶似豫章,而大如牛耳,一头尖,经岁不凋,新陈相换。其花赤黄色。实似丁香,色青,不可食。干甚端伟,高者十余丈,巨者数十围,气甚芬芳,为梁栋器物皆佳,盖良材也。
色赤者坚,白者脆。其近根年深向阳者,结成草木山水之状,俗呼为骰柏楠,宜作器。
楠材
【气味】辛,微温,无毒。〔藏器曰〕苦,温,无毒。〔大明曰〕热,微毒。
【主治】霍乱吐下不止,煮汁服。《别录》。煎汤洗转筋及足肿。枝叶同功。大明。
【附方】新三。
水肿自足起削楠木、桐木煮汁渍足,并饮少许,日日为之。《肘后方》。
心胀腹痛未得吐下。
取楠木削三四两,水三升,煮三沸,饮之。《肘后方》。
聤耳出脓楠木烧研,以绵杖缴入。《圣惠方》。
皮
【气味】苦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霍乱吐泻,小儿吐乳,暖胃正气,并宜煎服。李珣。
樟《拾遗》
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其木理多文章,故谓之樟。
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
江东■〈舟同?舸?〉船多用樟木。县名豫章,因木得名。
〔时珍曰〕
西南处处山谷有之。
木高丈余。小叶似楠而尖长,背有黄赤茸毛,四时不凋。夏开细花,结小子。木大者数抱,肌理细而错纵有文,宜于雕刻,气甚芬烈。
豫、章乃二木名,一类二种也。豫即钓樟,见下条。
樟材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恶气中恶,心腹痛鬼疰,霍乱腹胀,宿食不消,常吐酸臭水,酒煮服,无药处用之。煎汤,浴脚气疥癣风痒。作履,除脚气。藏器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霍乱及干霍乱须吐者,以樟木屑煎浓汁吐之,甚良。
又中恶、鬼气卒死者,以樟木烧烟熏之,待苏乃用药。此物辛烈香窜,能去湿气、辟邪恶故也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手足痛风冷痛如虎咬者。
用樟木屑一斗,急流水一石,煎极滚泡之,乘热安足于桶上熏之。以草荐围住,勿令汤气入目。其功甚捷,此家传经验方也。虞抟《医学正传》。
瘿节
【主治】风疰鬼邪。时珍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三木节散治风劳,面色青白,肢节沉重,膂间痛,或寒或热,或躁或嗔,思食不能食,被虫侵蚀,证状多端。
天灵盖酥炙研二两,牛黄、人中白焙各半两,麝香二钱,为末。
别以樟木瘤?瘿节、皂荚木瘤?瘿节、槐木瘤?瘿节各为末五两,每以三钱,水一盏,煎半盏,去滓,调前末一钱,五更顿服,取下虫物为妙。《圣惠方》。
钓樟《别录》下品校正:并入《拾遗》枕材。
【释名】乌樟弘景棆音纶。枕音沉豫《纲目》〔时珍曰〕樟有大、小二种,紫、淡二色。此即樟之小者。按郑樵《通志》云:钓樟亦樟之类,即《尔雅》所谓棆无疵是也。又《相如赋》云:楩、楠、豫、章。颜师古注云:豫即枕木,章即樟木。二木生至七年,乃可分别。观此,则豫即《别录》所谓钓樟者也。根似乌药香,故又乌樟。
【集解】〔弘景曰〕
钓樟出桂阳、邵陵诸处,亦呼作乌樟,方家少用,而俗人多识。
〔恭曰〕
生郴州山谷。
树高丈余,叶似楠叶而尖长,背有赤毛,若枇杷叶上毛。
八月、九月采根皮,日?阴干。
〔炳曰〕
根似乌药香。
〔藏器曰〕
枕生南海山谷。
作■〈舟同?舸?〉船,次于樟木。
根皮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金疮止血,刮屑傅之,甚验。《别录》。磨服,治霍乱。萧炳。治奔豚脚气水肿,煎汤服。亦可浴疮痍疥癣风瘙,并研末傅之。大明。
茎叶
【主治】置门上,辟天行时气。萧炳。
乌药宋《开宝》
【释名】旁其《拾遗》鳑魮《纲目》矮樟〔时珍曰〕乌以色名。其叶状似鳑魮鲫鱼,故俗呼为鳑魮树。《拾遗》作旁其,方音讹也。南人亦呼为矮樟,其气似樟也。
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
乌药生岭南邕州、容州及江南。
树生似茶,高丈余。一叶三桠,叶青阴白。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,根色黑褐,作车毂纹,横生。
八月采根。其直根者不堪用。
〔颂曰〕
今台州、雷州、衡州皆有之,以天台者为胜。
木似茶槚,高五七尺。叶微圆而尖,面青背白,有纹。四五月开细花,黄白色。六月结实。根有极大者,又似钓樟根。然根有二种: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,天台者白而虚软,并以八月采。根如车毂纹、形如连珠者佳。或云:天台者香白可爱,而不及海南者力大。
〔承曰〕
世称天台者为胜。今比之洪州、衡州者,天台香味为劣,入药功效亦不及。但肉色颇赤,而差细小尔。
〔时珍曰〕
吴、楚山中极多,人以为薪。
根、叶皆有香气,但根不甚大,才如芍药尔。嫩者肉白,老者肉褐色。
其子如冬青子,生青熟紫,核壳极薄。其仁亦香而苦。
根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〔好古曰〕气厚于味,阳也。
入足阳明、少阴经。
【主治】中恶心腹痛,蛊毒疰忤鬼气,宿食不消,天行疫瘴,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,妇人血气痛?,小儿腹中诸虫。藏器。除一切冷,霍乱,反胃吐食泻痢,痈疖疥疠,并解冷热,其功不可悉载。猫、犬百病,并可磨服。大明。理元气。好古。中气脚气疝气,气厥头痛,肿胀喘急,止小便频数及白浊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宗奭曰〕
乌药性和,来气少,走泄多,但不甚刚猛。
与沉香同磨作汤点服,治胸腹冷气甚稳当。
〔时珍曰〕
乌药辛温香窜,能散诸气。
故《惠民和剂局方》治中风中气诸证,用乌药顺气散者,先疏其气,气顺则风散也。严用和《济生方》治七情郁结,上气喘急,用四磨汤者,降中兼升,泻中带补也。其方以人参、乌药、沉香、槟榔各磨浓汁七分,合煎,细细咽之。《朱氏集验方》治虚寒小便频数,缩泉丸,用同益智子等分为丸服者,取其通阳明、少阴经也。方见草部益智子下。
【附方】新十一。
治一切气,一切冷,补五脏,调中壮阳,暖腰膝,去邪气,冷风麻痹,膀胱、肾间冷气攻冲背膂,俯仰不利,风水毒肿,吐泻转筋,癥癖刺痛,中恶心腹痛,鬼气疰忤,天行瘴疫,妇人血气痛。
用天台乌药一百两,沉香五十两,人参三两,甘草爁四两,为末。
每服半钱,姜盐汤空心点服。《和剂局方》。
一切气痛不拘男女,冷气、血气、肥气、息贲气、伏梁气、奔豚气,抢心切痛,冷汗,喘息欲绝。
天台乌药小者酒浸一夜炒、茴香炒、青橘皮去白炒、良姜炒等分,为末。
温酒、童便调下。《卫生家宝方》。
男妇诸病香乌散:用香附、乌药等分,为末。每服一二钱。
饮食不进,姜、枣汤下;疟疾,干姜、白盐汤下;腹中有虫,槟榔汤下;头风虚肿,茶汤下;妇人冷气,米饮下;产后血攻心脾痛,童便下;妇人血海痛,男子疝气,茴香汤下。《乾坤秘韫》。
小肠疝气乌药一两,升麻八钱,水二钟,煎一钟,露一宿,空心热服。孙天仁《集效方》。
脚气掣痛乡村无药。
初发时即取土乌药,不犯铁器,布揩去土,瓷瓦刮屑,好酒浸一宿。
次早空心温服,溏泄即愈。入麝少许尤佳。痛入腹者,以乌药同鸡子瓦罐中水煮一日,取鸡子,切片蘸食,以汤送下,甚效。《永类钤方》。
血痢泻血乌药烧存性研,陈米饭丸梧子大。
每米饮下三十丸。《普济方》。
小儿慢惊昏沉或搐。
乌药磨水,灌之。《济急方》。
气厥头痛不拘多少,及产后头痛。
天台乌药、川芎?等分,为末。
每服二钱,腊茶清调下。产后,铁锤烧红淬酒调下。《济生方》。
咽喉闭痛生乌药即矮樟根,以酸醋二盏,煎一盏,先噙后咽,吐出痰涎为愈。《经验方》。
孕中有痈洪州乌药软白香辣者五钱,水一盏,牛皮胶一片,同煎至七分,温服。
乃龚彦德方也。《妇人良方》。
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,入橘皮一片,苏一叶?,煎服。《集简方》。
嫩叶
【主治】炙碾煎饮代茗,补中益气,止小便滑数。藏器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乌药,下通少阴肾经,上理脾胃元气。
故丹溪朱氏补阴丸药中,往往加乌药叶也。
子
【主治】阴毒伤寒,腹痛欲死。取一合炒起黑烟,投水中,煎三五沸,服一大盏,汗出阳回即瘥。《斗门方》。
【附录】研药〔珣曰〕生南海诸州小树,叶如椒,根如乌药而圆小。
根味苦,温,无毒。
主霍乱,下痢赤白,中恶蛊毒,腹内不调者。
剉,水煎服。
櫰香音怀。
《纲目》
【释名】兜娄婆香
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櫰香,江淮、湖岭山中有之。
木大者近丈许,小者多被樵采。叶青而长,有锯齿,状如小蓟叶而香,对节生。其根状如枸杞根而大,煨之甚香。《楞严经》云:坛前安一小炉,以兜娄婆香煎水,沐浴。即此香也。
根
【气味】苦,涩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头疖肿毒。碾末,麻脂调涂,七日腐落。时珍。
必栗香《拾遗》
【释名】花木香詹香
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必栗香生高山中。
叶如老椿,捣置上流,鱼悉暴腮而死。木为书轴,白鱼不损书也。
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鬼疰心气,断一切恶气,煮汁服之。烧为香,杀虫、鱼。藏器。
枫香脂《唐本草》
【释名】白胶香〔时珍曰〕枫树枝弱善摇,故字从风。俗呼香枫。《金光明经》谓其香为须萨折罗婆香。〔颂曰〕《尔雅》谓枫为欇欇,言风至则欇欇而鸣也。梵书谓之萨阇罗婆香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枫香脂,所在大山中皆有之。
〔颂曰〕
今南方及关陕甚多。树甚高大,似白杨。叶圆而作歧,有三角而香。二月有花,白色。乃连着实,大如鸭卵。八月、九月熟时,暴干可烧。《南方草木状》云:枫实惟九真有之。用之有神,乃难得之物。其脂为白胶香,五月斫为坎,十一月采之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枫木,厚叶弱枝善摇。汉宫殿中多植之,至霜后叶丹可爱,故称枫宸。任昉《述异记》云:南中有枫子鬼。木之老者为人形,亦呼为灵枫,盖瘤瘿也。至今越巫有得之者,以雕刻鬼神,可致灵异。
〔保升曰〕
王瓘《轩辕本纪》云: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,掷其械于大荒之中,化为枫木之森。
《尔雅》注云:其脂入地,千年为琥珀。
〔时珍曰〕
枫木枝干修耸,大者连数围。其木甚坚,有赤有白,白者细腻。其实成球,有柔刺。嵇含言枫实惟出九真者,不知即此枫否。孙炎《尔雅正义》云:枫子鬼乃欇木上寄生枝,高三四尺,天旱以泥涂之,即雨也。荀伯子《临川记》云:岭南枫木,岁久生瘤如人形,遇暴雷骤雨则暗长三五尺,谓之枫人。宋齐丘《化书》云:老枫化为羽人。数说不同,大抵瘿瘤之说,犹有理也。
香脂
【修治】〔时珍曰〕凡用以齑水煮二十沸,入冷水中,揉扯数十次,晒干用。
【气味】辛、苦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瘾疹风痒浮肿,煮水浴之。又主齿痛。《唐本》。一切痈疽疮疥,金疮吐衄咯血,活血生肌,止痛解毒。烧过揩牙,永无牙疾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震亨曰〕
枫香属金,有水与火。其性疏通,故木易有虫穴,为外科要药。近世不知,误以松脂之清莹者为之,甚谬。
〔宗奭曰〕
枫香、松脂皆可乱乳香。但枫香微白黄色,烧之可见真伪。
〔时珍曰〕
枫香、松脂皆可乱乳香,其功虽次于乳香,而亦仿佛不远。
【附方】旧一,新十五。
吐血不止白胶香为散。
每服二钱,新汲水调下。《简要济众》。
吐血衄血白胶香、蛤粉等分,为末。
姜汁调服。王璆《百一选方》。
吐血咯血《澹寮方》:用白胶香、铜青各一钱,为末。入干柿内,纸包煨熟,食之。《圣惠方》用白胶香切片炙黄一两,新绵一两烧灰,为末。每服一钱,米饮下。
金疮断筋枫香末傅之。《危氏方》。
便痈脓血白胶香一两,为末。入麝香、轻粉少许,掺之。《袖珍方》。
小儿奶疽生面上。
用枫香为膏,摊贴之。《活幼全书》。
瘰疬软疖白胶香一两化开,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入,待成膏,摊贴。《儒门事亲》。
诸疮不合白胶香、轻粉各二钱,猪脂和涂。《直指方》。
一切恶疮水沉金丝膏:用白胶香、沥青各一两,以麻油、黄蜡各二钱半,同熔化,入冷水中扯千遍,摊贴之。《儒门事亲》。
恶疮疼痛枫香、腻粉等分,为末。
浆水洗净,贴之。《寿亲养老书》。
久近胫疮白胶香为末,以酒瓶上箬叶夹末,贴之。《袖珍方》。
小儿疥癣白胶香、黄檗、轻粉等分,为末。羊骨髓和,傅之。《儒门事亲》。
大便不通白胶香半枣大,鼠粪二枚,研匀,水和作挺。
纳入肛内,良久自通。《普济方》。
年久牙痛枫香脂为末,以香炉内灰和匀。
每旦揩擦。《危氏得效方》。
鱼骨哽咽白胶香细细吞之。《圣惠方》。
木皮
【气味】辛,平,有小毒。苏恭。
【主治】水肿,下水气,煮汁用之。苏恭。煎饮,止水痢为最。藏器。止霍乱刺风冷风,煎汤浴之。大明。
【正误】〔藏器曰〕枫皮性涩,能止水痢。苏云下水肿,水肿非涩药所疗;又云有毒,明见其谬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大风疮枫子木烧存性研、轻粉等分,麻油调搽,极妙。
章贡有鼓角匠病此,一道人传方,遂愈。《经验良方》。
【主治】痈疽已成,擂酒饮,以滓贴之。时珍。
菌
【气味】有毒,食之令人笑不止,地浆解之。弘景。
熏陆香乳香《别录》上品
【释名】马尾香《海药》天泽香《内典》摩勒香《纲目》多伽罗香〔宗奭曰〕熏陆即乳香,为其垂滴如乳头也。熔塌在地者为塌香,皆一也。〔时珍曰〕佛书谓之天泽香,言其润泽也。又谓之多伽罗香,又曰杜噜香。李珣言熏陆是树皮,乳是树脂。陈藏器言乳是熏陆之类。寇宗奭言是一物。陈承言熏陆是总名,乳是熏陆之乳头也。今考《香谱》言乳有十余品,则乳乃熏陆中似乳头之一品尔。陈承之说为近理。二物原附沉香下,宋《嘉祐本草》分出二条,今据诸说,合并为一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熏陆香形似白胶香,出天竺者色白,出单于者夹绿色,香亦不甚。
〔珣曰〕
按《广志》云:熏陆香是树皮鳞甲,采之复生。乳头香生南海,是波斯松树脂也,紫赤如樱桃,透明者为上。
〔藏器曰〕
乳香即熏陆之类也。
〔禹锡曰〕
按《南方异物志》云:熏陆出大秦国。
在海边有大树,枝叶正如古松,生于沙中。盛夏木胶流出沙上,状如桃胶。夷人采取卖与商贾,无贾则自食之。
〔宗奭曰〕
熏陆木叶类棠梨,南印度界阿咤厘国出之,谓之西香,南番者更佳,即乳香也。
〔承曰〕
西出天竺,南出波斯等国。
西者色黄白,南者色紫赤。日久重迭者,不成乳头,杂以沙石。其成乳者,乃新出未杂沙石者也。熏陆是总名,乳是熏陆之乳头也。今松脂、枫脂中,亦有此状者甚多。
〔时珍曰〕
乳香今人多以枫香杂之,惟烧之可辨。南番诸国皆有。《宋史》言乳香有一十三等。按叶廷珪《香录》云:乳香一名熏陆香,出大食国南,其树类松。以斤斫树,脂溢于外,结而成香,聚而成块。上品为拣香,圆大如乳头,透明,俗呼滴乳。又曰明乳,其色亚于拣香。又次为瓶香,以瓶收者。又次曰袋香,言收时只置袋中。次为乳塌,杂沙石者。次为黑塌,色黑。次为水湿塌,水渍色败气变者。次为斫削,杂碎不堪。次为缠末,播扬为尘者。观此则乳有自流出者,有斫树溢出者。诸说皆言其树类松。寇氏言类棠梨,恐亦传闻,当从前说。道书乳香、檀香谓之浴香,不可烧祀上真。
【修治】〔颂曰〕乳性至粘难碾。用时以缯袋挂于窗隙间,良久取研,乃不粘也。〔大明曰〕入丸散,微炒杀毒,则不粘。〔时珍曰〕或言乳香入丸药,以少酒研如泥,以水飞过,晒干用。或言以灯心同研则易细。或言以糯米数粒同研,或言以人指甲二三片同研,或言以乳钵坐热水中乳之,皆易细。《外丹本草》云:乳香以韭实、葱、蒜煅伏成汁,最柔五金。《丹房镜源》云:乳香哑铜。
【气味】微温,无毒。〔大明曰〕乳香,辛,热,微毒。〔元素曰〕
苦、辛,纯阳。
〔震亨曰〕善窜,入手少阴经。
【主治】熏陆主风水毒肿,去恶气伏尸,瘾疹痒毒。乳香同功。《别录》。乳香治耳聋,中风口噤不语,妇人血气,止大肠泄澼,疗诸疮,令内消,能发酒,理风冷。藏器。下气益精,补腰膝,治肾气,止霍乱,冲恶中邪气,心腹痛疰气。煎膏,止痛长肉。大明。治不眠。之才。补肾,定诸经之痛。元素。仙方用以辟谷。李珣。消痈疽诸毒,托里护心,活血定痛伸筋,治妇人产难折伤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乳香香窜,能入心经,活血定痛,故为痈疽疮疡、心腹痛要药。《素问》云:诸痛痒疮疡,皆属心火是矣。产科诸方多用之,亦取其活血之功尔。
陈自明《妇人良方》云:知蕲州施少卿,得神寝丸方于蕲州徐太丞,云妇人临产月服之,令胎滑易生,极有效验。用通明乳香半两,枳壳一两,为末,炼蜜丸梧子大,每空心酒服三十丸。李嗣立治痈疽初起,内托护心散,云:香彻疮孔中,能使毒气外出,不致内攻也。方见谷部绿豆下。
按葛洪《抱朴子》云:浮炎洲在南海中,出熏陆香,乃树有伤穿,木胶流堕。夷人采之,恒患狤■〈犭屈〉兽啖之。此兽斫刺不死,以杖打之皮不伤,而骨碎乃死。观此,则乳香之治折伤,虽能活血止痛,亦其性然也。杨清叟云:凡人筋不伸者,敷药宜加乳香,其性能伸筋。
【附方】旧五,新二十六。
口目喎斜乳香烧烟熏之,以顺其血脉。《证治要诀》。
祛风益颜真乳香二斤,白蜜三斤,瓷器合煎如饧。
每旦服二匙。《奇效方》。
急慢惊风乳香半两,甘遂半两,同研末。
每服半钱,用乳香汤下,小便亦可。王氏《博济方》。
小儿内钓?腹痛。
用乳香、没药、木香等分,水煎服之。《阮氏小儿方》。
小儿夜啼乳香一钱,灯花七枚,为末。
每服半字,乳汁下。《圣惠方》。
心气疼痛不可忍。
用乳香三两,真茶四两,为末,以腊月鹿血和,丸弹子大。
每温醋化一丸,服之。《瑞竹堂经验方》。
冷心气痛乳香一粒,胡椒四十九粒,研,入姜汁,热酒调服。《潘氏经验方》。
阴证呃逆乳香同硫黄烧烟,嗅之。《伤寒蕴要》。
辟禳瘟疫每腊月二十四日五更,取第一汲井水浸乳香。
至元旦五更温热,从小至大,每人以乳一块,饮水三呷,则一年无时灾。孔平仲云:此乃宣圣之方,孔氏七十余代用之也。
梦寐遗精乳香一块,拇指大,卧时细嚼,含至三更咽下,三五服即效。《医林集要》。
淋癃溺血取乳香中夹石者,研细,米饮服一钱。《危氏得效方》。
难产催生《简要济众方》用黄明乳香五钱。为末,母猪血和,丸梧子大。每酒服五丸。《经验方》用乳香,以五月五日午时,令一人在壁内奉乳钵,一童子在壁外,以笔管自壁缝中逐粒递过,放钵内研细,水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无灰酒下。《圣惠方》用明乳香一豆大,为末,新汲水一盏,入醋少许。令产妇两手捉石燕,念虑药三遍乃饮之。略行数步即下。《海上方》用乳香、朱砂等分,为末。麝香酒服一钱,良久自下。
咽喉骨哽乳香一钱,水研服之。《卫生易简方》。
香口辟臭滴乳噙之。《摘玄方》。
风虫牙痛不可忍者。
《梅师方》用熏陆香嚼,咽其汁,立瘥。《朱氏集验方》用乳香豆许安孔中,烧烟箸烙化立止。又方:乳香、川椒末各一钱,为末,化蜡和作丸,塞乳中。《直指方》用乳香、巴豆等分,研和蜡丸,塞之。《圣惠方》用乳香、枯矾等分,蜡丸,塞之。
大风疠疾摩勒香一斤,即乳头内光明者,细研,入牛乳五升,甘草末四两,瓷盒盛之,安桌子上,置中庭,安剑一口。
夜于北极下祝祷,去盒子盖,露一夜。次日入甑中蒸,炊三斗米熟即止。夜间依前祝露又蒸,如此三次乃止。每服一茶匙,空心及晚食前温酒调服。服后当有恶物出,至三日三夜乃愈也。《圣惠方》。
漏疮脓血白乳香二钱,牡蛎粉一钱,为末,雪糕丸麻子大。
每姜汤服三十丸。《直指方》。
斑痘不快乳香研细,猪心血和,丸芡子大。
每温水化服一丸。闻人规《痘疹论》。
痈疽寒颤乳香半两,熟水研服。
颤发于脾,乳香能入脾故也。《仁斋直指方》。
甲疽弩肉脓血疼痛不愈。
用乳香为末、胆矾烧研等分,傅之,内消即愈。《灵苑方》。
玉茎作肿乳香、葱白等分,捣敷。《山居四要》。
野火丹毒自两足起。
乳香末,羊脂调涂。《幼幼新书》。
疬疡风驳熏陆香、白敛同研,日日揩之。并作末,水服。《千金方》。
杖疮溃烂乳香煎油,搽疮口。《永类钤方》。
没药宋《开宝》
【释名】末药〔时珍曰〕没、末皆梵言。
【集解】《志》曰没药生波斯国。
其块大小不定,黑色,似安息香。
〔颂曰〕
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。
木之根株皆如橄榄,叶青而密。岁久者,则有脂液流滴在地下,凝结成块,或大或小,亦类安息香。
采无时。
〔珣曰〕
按徐表《南州记》云:是波斯松脂也。
状如神香,赤黑色。
〔时珍曰〕
按《一统志》云:没药树高大如松,皮厚一二寸。采时掘树下为坎,用斧伐其皮,脂流于坎,旬余方取之。
李珣言乳香是波斯松脂,此又言没药亦是松脂,盖出传闻之误尔。
所谓神香者,不知何物也。
【修治】同乳香。
【气味】苦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破血止痛,疗金疮杖疮,诸恶疮痔漏,卒下血,目中翳晕痛肤赤。《开宝》。破癥瘕宿血,损伤瘀血,消肿痛。大明。心胆虚,肝血不足。好古。坠胎,及产后心腹血气痛,并入丸散服。李珣。散血消肿,定痛生肌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权曰〕
凡金刃所伤,打损踠跌坠马,筋骨疼痛,心腹血瘀者,并宜研烂热酒调服。推陈致新,能生好血。
〔宗奭曰〕
没药大概通滞血。血滞则气壅瘀,气壅瘀则经络满急,经络满急故痛且肿。
凡打扑踠跌,皆伤经络,气血不行,瘀壅作肿痛也。
〔时珍曰〕
乳香活血,没药散血,皆能止痛消肿生肌。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。
【附方】旧二,新七。
历节诸风,骨节疼痛,昼夜不止。
没药末半两,虎胫骨酥炙为末三两。
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。《图经本草》。
筋骨损伤米粉四两炒黄,入没药、乳香末各半两,酒调成膏,摊贴之。《御药院方》。
金刃所伤未透膜者。
乳香、没药各一钱,以童子小便半盏,温化服之。为末亦可。《奇效良方》。
小儿盘肠气痛。
没药、乳香等分,为末。
以木香磨水煎沸,调一钱服,立效。《杨氏婴孩宝书》。
妇人腹痛内伤■〈疒丂〉刺。
没药末一钱,酒服便止。《图经本草》。
妇人血运方同上。
血气心痛没药末二钱,水一盏,酒一盏,煎服。《医林集要》。
产后恶血没药、血竭末各一钱,童子小便、温酒各半盏,煎沸服,良久再服。恶血自下,更不生痛。《妇人良方》。
女人异疾女人月事退出,皆作禽兽之形,欲来伤人。
先将绵塞阴户,乃顿服没药末一两,白汤调下,即愈。《危氏方》。
骐麟竭《唐本草》
【释名】血竭〔时珍曰〕骐麟亦马名也。此物如干血,故谓之血竭。曰骐麟者,隐之也。旧与紫■〈钅丱〉同条,紫■〈钅丱〉乃此树上虫所造成,今分入虫部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骐麟竭树名渴留,紫■〈钅丱〉树名渴禀,二物大同小异。《志》曰二物同条,功效亦别。
紫■〈钅丱〉色赤而黑,其叶大如盘,■〈钅丱〉从叶上出。骐麟竭色黄而赤,从木中出,如松脂。
〔珣曰〕
按《南越志》云:骐麟竭,是紫■〈钅丱〉枝之脂也。欲验真伪,但嚼之不烂如蜡者为上。
〔颂曰〕
今南番诸国及广州皆出之。
木高数丈,婆娑可爱。叶似樱桃而有三角。其脂液从木中流出,滴下如胶饴状,久而坚凝,乃成竭,赤作血色。
采无时。
旧说与紫■〈钅丱〉大都相类,而别是一物,功力亦殊。
〔斅曰〕
凡使勿用海母血,真相似,只是味咸并腥气。骐麟竭味微咸甘,似栀子气也。
〔时珍曰〕
骐麟竭是树脂,紫■〈钅丱〉是虫造。按《一统志》云:血竭树略如没药树,其肌赤色。采法亦于树下掘坎,斧伐其树,脂流于坎,旬日取之。多出大食诸国。今人试之,以透指甲者为真。独孤滔《丹房镜源》云:此物出于西胡,禀荧惑之气而结。以火烧之,有赤汁涌出,久而灰不变本色者,为真也。
【修治】〔斅曰〕凡使先研作粉,筛过入丸散中用。若同众药捣,则化作尘飞也。
【气味】甘、咸、平,无毒。
〔大明曰〕得蜜陀僧良。
【主治】心腹卒痛,金疮血出,破积血,止痛生肉,去五脏邪气。《唐本》。
打伤折损,一切疼痛,血气搅刺,内伤血聚,补虚,并宜酒服。李珣。补心包络、肝血不足。好古。益阳精,消阴滞气。《太清修炼法》。傅一切恶疮疥癣,久不合。性急,不可多使,却引脓。大明。散滞血诸痛,妇人血气,小儿瘛疭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骐麟竭,木之脂液,如人之膏血,其味甘咸而走血,盖手、足厥阴药也。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。
河间刘氏云“血竭除血痛,为和血之圣药”是矣。乳香、没药虽主血病,而兼入气分,此则专于血分者也。
【附方】旧一,新十一。
白虎风痛走注,两膝热肿。
用骐麟竭、硫黄末各一两,每温酒服一钱。《圣惠方》。
新久脚气血竭、乳香等分同研,以木瓜一个,剜孔入药在内,以面厚裹,砂锅煮烂,连面捣,丸梧子大。
每温酒服三十丸。
忌生冷。《奇效方》。
慢惊瘛疭定魄安魂,益气。
用血竭半两,乳香二钱半,同捣成剂,火炙溶丸梧子大。
每服一丸,薄荷煎汤化下。夏月用人参汤。《御药院方》。
鼻出衄血血竭、蒲黄等分为末,吹之。《医林集要》。
血痔肠风血竭末,傅之。《直指方》。
金疮出血骐麟竭末,傅之立止。《广利方》。
产后血冲心胸满喘,命在须臾。
用血竭、没药各一钱,研细,童便和酒调服。《医林集要》。
产后血运不知人及狂语。
用骐麟竭一两,研末。
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。《太平圣惠方》。
收敛疮口血竭末一字,麝香少许,大枣烧灰半钱,同研。
津调涂之。《究原方》。
臁疮不合血竭末傅之,以干为度。《济急仙方》。
嵌甲疼痛血竭末,傅之。《医林集要》。
腹中血块血竭、没药各一两,滑石牡丹皮同煮过一两,为末,醋糊丸梧子大,服之。《摘玄方》。
质汗宋《开宝》
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汗音寒,番语也。
【集解】〔藏器曰〕质汗出西番,煎柽乳、松泪、甘草、地黄并热血成之。
番人试药,以小儿断一足,以药纳口中,将足踏之,当时能走者良。
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金疮伤折,瘀血内损,补筋肉,消恶血,下血气,妇人产后诸血结,腹痛内冷不下食。并以酒消服之,亦傅病处。藏器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室女经闭血结成块,心腹攻痛。
质汗、姜黄、川大黄炒各半两,为末。
每服一钱,温水下。《圣济总录》。
安息香《唐本草》
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此香辟恶,安息诸邪,故名。或云:安息,国名也。梵书谓之拙贝罗香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安息香出西戎。
状如松脂,黄黑色,为块。新者亦柔韧。
〔珣曰〕
生南海波斯国,树中脂也,状若桃胶,秋月采之。
〔禹锡曰〕
按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云:安息香树出波斯国,呼为辟邪树。
长二三丈,皮色黄黑。叶有四角,经寒不凋。二月开花黄色,花心微碧。不结实。刻其树皮,其胶如饴,名安息香,六七月坚凝乃取之。
烧之,通神明,辟众恶。
〔时珍曰〕
今安南、三佛齐诸地皆有之。
《一统志》云:树如苦楝,大而且直。叶似羊桃而长。木心有脂作香。叶廷珪《香录》云:此乃树脂,形色类胡桃瓤。不宜于烧,而能发众香,故人取以和香。今人和香有如饧者,谓之安息油。
机曰:或言烧之能集鼠者为真。
【气味】辛,苦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心腹恶气,鬼疰。《唐本》。邪气魍魉,鬼胎血邪,辟蛊毒,霍乱风痛,男子遗精,暖肾气,妇人血噤,并产后血运。大明。妇人夜梦鬼交,同臭黄合为丸,烧熏丹穴,永断。李珣。烧之,去鬼来神。萧炳。治中恶魇寐,劳瘵传尸。时珍。
【附方】新四。
卒然心痛或经年频发。
安息香研末,沸汤服半钱。《危氏得效方》。
小儿肚痛曲脚而啼。
安息香丸:用安息香酒蒸成膏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霍香、八角茴香各三钱,香附子、缩砂仁、炙甘草各五钱,为末。
以膏和,炼蜜丸芡子大。
每服一丸,紫苏汤化下。《全幼心鉴》。
小儿惊邪安息香一豆许,烧之自除。《奇效良方》。
历节风痛用精猪肉四两切片,裹安息香二两,以瓶盛灰,大火上着一铜版片隔之,安香于上烧之,以瓶口对痛处熏之,勿令透气。《圣惠方》。
苏合香《别录》上品
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按郭义恭《广志》云:此香出苏合国,因以名之。梵书谓之咄鲁瑟剑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苏合香出中台川谷。
〔恭曰〕
今从西域及昆仑来。
紫赤色,与紫真檀相似,坚实极芳香,性重如石,烧之灰白者好。
〔颂曰〕
今广州虽有苏合香,但类苏木,无香气。药中只用如膏油者,极芬烈。陶隐居以为狮子矢者,亦是指此膏油者言之尔。《梁书》云:中天竺国出苏合者,是诸香汁煎成,非自然一物也。又云:大秦国人采得苏合香,先煎其汁以为香膏,乃卖其滓与诸国贾人。是以展转来达中国者,不大香也。然则广南货者,其经煎煮之余乎?今用如膏油者,乃合治成者尔。
〔时珍曰〕
按《寰宇志》云:苏合油出安南、三佛齐诸国。树生膏,可为药,以浓而无滓者为上。叶廷珪《香谱》云:苏合香油出大食国。气味皆类笃耨香。沈括《笔谈》云:今之苏合香赤色如坚木,又有苏合油如黐胶,人多用之。而刘梦得《传信方》言苏合香多薄叶,子如金色,按之即少,放之即起,良久不定,如虫动,气烈者佳。如此则全非今所用者,宜精考之。窃按沉氏所说,亦是油也。不必致疑。
【正误】〔弘景曰〕苏合香俗传是狮子屎,外国说不尔。今皆从西域来,亦不复入药,惟供合好香尔。〔恭曰〕此是胡人诳言,陶不悟也。
〔藏器曰〕苏合香色黄白,狮子屎色赤黑,二物相似而不同。狮子屎极臭。或云:狮子屎是西国草木皮汁所为,胡人将来,欲贵重之,故饰其名尔。
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辟恶,杀鬼精物,温疟蛊毒痫痓,去三虫,除邪,令人无梦魇。久服,通神明,轻身长年。《别录》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苏合香气窜,能通诸窍脏腑,故其功能辟一切不正之气。
按沈括《笔谈》云:太尉王文正公气羸多病。宋真宗面赐药酒一瓶,令空腹饮之,可以和气血,辟外邪。公饮之,大觉安健。次日称谢。上曰:此苏合香酒也。每酒一斗,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。极能调和五脏,却腹中诸疾。每冒寒夙兴,则宜饮一杯。自此臣庶之家皆仿为之,此方盛行于时。
其方本出唐玄宗开元《广济方》,谓之白术丸。后人亦编入《千金》、《外台》,治疾有殊效。
【附方】新二。
苏合香丸治传尸骨蒸,殗殜肺痿,疰忤鬼气,卒心痛,霍乱吐利,时气鬼魅瘴疟,赤白暴痢,瘀血月闭,痃癖疔肿,小儿惊痫客忤,大人中风、中气、狐狸等病。
用苏合油一两,安息香末二两,以无灰酒熬成膏,入苏合油内。白术、香附子、青木香、白檀香、沉香、丁香、麝香、毕拨、诃梨勒煨去核、朱砂、乌犀角镑各二两,龙脑、熏陆香各一两,为末,以香膏加炼蜜和成剂,蜡纸包收。
每服旋丸梧子大,早朝取井华水,温冷任意,化服四丸。老人、小儿一丸。《惠民和剂局方》。
水气浮肿苏合香、白粉、水银等分,捣匀,蜜丸小豆大。
每服二丸,白水下。当下水出。《肘后方》。
詹糖香《别录》上品
【释名】〔时珍曰〕詹言其粘,糖言其状也。
【集解】〔弘景曰〕
出晋安、岑州。
上真淳者难得,多以其皮及蠹虫屎杂之,惟软者为佳。皆合香家要用,不正入药。
〔恭曰〕
詹糖树似橘。
煎枝叶为香,似沙糖而黑。
出交广以南,生晋安。近方多用之。
〔时珍曰〕
其花亦香,如茱莉花香气。
【气味】苦,微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风水毒肿,去恶气伏尸。《别录》。治恶核恶疮。弘景。和胡桃、青皮捣,涂发令黑如漆。时珍。
【附录】结杀〔藏器曰〕结杀生西国,树之花也,极香。
同胡桃仁入膏,和香油涂头,去头风白屑。
笃耨香《纲目》
【释名】
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笃耨香出真腊国,树之脂也。
树如松形。
其香老则溢出,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笃耨,盛夏不融,香气清远。土人取后,夏月以火炙树,令脂液再溢,至冬乃凝,复收之。其香夏融冬结。以瓠瓢盛,置阴凉处,乃得不融。
杂以树皮者则色黑,名黑笃耨,为下品。
【气味】缺
【主治】面黧■〈黑干〉■〈黑曾,疑为“黯”〉。
同白附子、冬瓜子、白及、石榴皮等分为末,酒浸三日,洗面后傅之。久则面莹如玉。时珍。
【附录】胆八香〔时珍曰〕胆八树生交趾、南番诸国。
树如稚木犀。叶鲜红,色类霜枫。
其实压油和诸香■〈艹热〉之,辟恶气。
龙脑香《唐本草》
【释名】片脑《纲目》羯婆罗香《衍义》膏名婆律香〔时珍曰〕龙脑者,因其状加贵重之称也。以白莹如冰,及作梅花片者为良,故俗呼为冰片脑,或云梅花脑。番中又有米脑、速脑、金脚脑、苍龙脑等称,皆因形色命名,不及冰片、梅花者也。清者名脑油,《金光明经》谓之羯婆罗香。〔恭曰〕龙脑是树根中干脂。婆律香是根下清脂。旧出婆律国,因以为名也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龙脑香及膏香出婆律国。
树形似杉木。脑形似白松脂,作杉木气,明净者善。
久经风日或如雀屎者不佳。
或云:子似豆蔻,皮有错甲,即杉脂也。今江南有杉木,未经试。或方土无脂,犹甘蕉之无实也,〔颂曰〕
今惟南海番舶贾客货之。南海山中亦有之。相传云:其木高七八丈,大可六七围,如积年杉木状,旁生枝,其叶正圆而背白,结实如豆蔻,皮有甲错,香即木中脂也。膏即根下清液,谓之婆律膏。按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云:龙脑香树名固不婆律,无花实。其树有肥有瘦,瘦者出龙脑,肥者出婆律膏,香在木心中。波斯国亦出之。断其树剪取之,其膏于树端流出,斫树作坎而承之。两说大同小异。唐天宝中交趾贡龙脑,皆如蝉、蚕之形。彼人云:老树根节方有之,然极难得。禁中为瑞龙脑,带之衣衿,香闻十余步外,后不复有此。今海南龙脑,多用火煏成片,其中亦容杂伪。入药惟贵生者,状若梅花片,甚佳也。
〔珣曰〕
是西海波律国波律树中脂也,状如白胶香。其龙脑油本出佛誓国,从树取之。
〔宗奭曰〕
《西域记》云:西方抹罗短叱国,在南印度境。
有羯布罗香,干如松株而叶异,花果亦异,湿时无香。木干之后,循理析之,中有香,状类云母,色如冰雪,即龙脑香也。
〔时珍曰〕
龙脑香,南番诸国皆有之。叶廷珪《香录》云:乃深山穷谷中千年老杉树,其枝干不曾损动者,则有香。若损动,则气泄无脑矣。土人解作板,板缝有脑出,乃劈取之。大者成片如花瓣,清者名脑油。《江南异闻录》云:南唐保大中贡龙脑浆,云以缣囊贮龙脑,悬于琉璃瓶中,少顷滴沥成水,香气馥烈,大补益元气。按此浆与脑油稍异,盖亦其类尔。《宋史》熙宁九年,英州雷震,一山梓树尽枯,中皆化为龙脑。此虽怪异,可见龙脑亦有变成者也。
【修治】〔恭曰〕龙脑香合糯米炭、相思子贮之,则不耗。〔时珍曰〕或言以鸡毛、相思子同入小瓷罐密收之佳。《相感志》言以木炭养之更良,不耗。今人多以樟脑升打乱之,不可不辨也。相思子见本条。
【气味】辛、苦,微寒,无毒。〔珣曰〕苦,辛,温,无毒。〔元素曰〕热。阳中之阳。
【主治】妇人难产,研末少许,新汲水服,立下。《别录》。心腹邪气,风湿积聚,耳聋,明目,去目赤肤翳。《唐本》。内外障眼,镇心秘精,治三虫五痔。李珣。散心盛有热。好古。入骨,治骨痛。李杲。治大肠脱。元素。疗喉痹脑痛,鼻息齿痛,伤寒舌出,小儿痘陷,通诸窍,散郁火。时珍。
苍龙脑
【主治】风疮■〈黑干〉■〈黑曾,疑为“黯”〉,入膏煎良。
不可点眼,伤人。李珣。
婆律香膏
【主治】耳聋,摩一切风。苏恭。
【发明】〔宗奭曰〕
此物大通利关隔热塞,大人、小儿风涎闭塞,及暴得惊热,甚为济用。
然非常服之药,独行则势弱,佐使则有功。于茶亦相宜,多则掩茶气。
味甚清香,为百药之先,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。
〔震亨曰〕
龙脑属火。世知其寒而通利,然未达其热而轻浮飞越,喜其香而贵细,
动辄与麝同为桂附之助。
然人之阳易动,阴易亏,不可不思,〔杲曰〕
龙脑入骨,风病在骨髓者宜用之。
若风在血脉肌肉,辄用脑、麝,反引风入骨髓,如油入面,莫之能出也。
〔王纶曰〕
龙脑大辛善走,故能散热,通利结气。
目痛、喉痹、下疳诸方多用之者,取其辛散也。人欲死者吞之,为气散尽也。
世人误以为寒,不知其辛散之性似乎凉尔。诸香皆属阳,岂有香之至者而性反寒乎。
〔时珍曰〕
古方眼科、小儿科皆言龙脑辛凉、能入心经,故治目病、惊风方多用之。痘疮心热血瘀倒黡者,用引猪血直入心窍,使毒气宣散于外,则血活痘发。其说皆似是而实未当也。
目病、惊病、痘病,皆火病也。火郁则发之,从治之法,辛主发散故尔。其气先入肺,传于心脾,能走能散,使壅塞通利,则经络条达,而惊热自平,疮毒能出。用猪心血能引龙脑入心经,非龙脑能入心也。沈存中《良方》云:痘疮稠密,盛则变黑者。用生豮猪血一橡斗,龙脑半分,温酒和服。
潘氏云:一女病发热腹痛,手足厥逆,日加昏闷,形证极恶,疑是痘候。时暑月,急取屠家败血,倍用龙脑和服。得睡,须臾一身疮出而安。若非此方,则横夭矣。又宋·文天祥、贾似道皆服脑子求死不得,惟廖莹中以热酒服数握,九窍流血而死。此非脑子有毒,乃热酒引其辛香,散溢经络,气血沸乱而然尔。
【附方】旧二,新十二。
目生肤翳龙脑末一两,日点三五度。《圣济总录》。
目赤目膜龙脑、雄雀屎各八分,为末,以人乳汁一合调成膏。
日日点之,无有不验。《圣惠方》。
头目风热上攻。
用龙脑末半两,南蓬砂末一两,频■〈口畜〉两鼻。《御药院方》。
头脑疼痛片脑一钱,纸卷作捻,烧烟熏鼻,吐出痰涎即愈。《寿域方》。
风热喉痹灯心一钱,黄柏五分,并烧存性,白矾七分煅过,冰片脑三分,为末。
每以一二分吹患处。此陆一峰家传绝妙方也。《濒湖集简方》。
鼻中息肉垂下者。
用片脑点之,自入。《集简方》。
伤寒舌出过寸者。
梅花片脑半分,为末。
掺之,随手即愈。洪迈《夷坚志》。
中风牙噤无门下药者,开关散揩之。
五月五日午时,用龙脑、天南星等分,为末。
每以一字揩齿二三十遍,其口自开。
牙齿疼痛梅花脑、朱砂末各少许,揩之立止。《集简方》。
痘疮狂躁心烦气喘,妄语或见鬼神,疮色赤未透者。
《经验方》用龙脑一钱细研,旋以猪心血丸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紫草汤下。少时心神便定,得睡疮发。《总微论》用豮猪第二番血清半杯,酒半杯,和匀,入龙脑一分,温服。良久利下瘀血一二行,疮即红活。此治痘疮黑黡候恶,医所不治者,百发百中。
内外痔疮片脑一二分,葱汁化,搽之。《简便方》。
酒齄鼻赤脑子、真酥,频搽。《普济方》。
梦漏口疮经络中火邪,梦漏恍惚,口疮咽燥。
龙脑三钱,黄柏三两,为末,蜜丸梧子大。
每麦门冬汤下十丸。《摘玄方》。
子
【气味】辛,温。气似龙脑。
【主治】下恶气,消食,散胀满,香人口。苏恭。
【附录】元慈勒〔藏器曰〕出波斯国。
状似龙脑香,乃树中脂也味甘,平,无毒主心病流血,合金疮,去腹内恶血,血痢下血,妇人带下,明目,去翳障、风泪、弩肉。
樟脑《纲目》
【释名】韶脑
【集解】〔时珍曰〕樟脑出韶州、漳州。
状似龙脑,白色如雪,樟树脂膏也。
胡演《升炼方》云:煎樟脑法:用樟木新者切片,以井水浸三日三夜,入锅煎之,柳木频搅。待汁减半,柳上有白霜,即滤去滓,倾汁入瓦盆内。经宿,自然结成块也。他处虽有樟木,不解取脑。又炼樟脑法:用铜盆,以陈壁土为粉糁之,却糁樟脑一重,又糁壁土,如此四五重。以薄荷安土上,再用一盆覆之,黄泥封固,于火上款款炙之。须以意度之,不可太过、不及。勿令走气。候冷取出,则脑皆升于上盆。如此升两三次,可充片脑也。
【修治】〔时珍曰〕凡用,每一两以二碗合住,湿纸糊口,文武火熁之。半时许取出,冷定用。又法:每一两,用黄连、薄荷六钱,白芷、细辛四钱,荆芥、密蒙花二钱,当归、槐花一钱。以新土碗铺杉木片于底,安药在上,入水半盏,洒脑于上,再以一碗合住,糊口,安火煨之。待水干取开,其脑自升于上。以翎扫下,形似松脂,可入风热眼药。人亦多以乱片脑,不可不辨。
【气味】辛,热,无毒。
【主治】通关窍,利滞气,治中恶邪气,霍乱心腹痛,寒湿脚气,疥癣风瘙,龋齿,杀虫辟蠹。着鞋中,去脚气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樟脑纯阳,与焰消同性,水中生火,其焰益炽,今丹炉及烟火家多用之。辛热香窜,禀龙火之气,去湿杀虫,此其所长。
故烧烟熏衣筐席簟,能辟壁虱、虫蛀。李石《续博物志》云:脚弱病人,用杉木为桶濯足,排樟脑于两股间,用帛绷定,月余甚妙。王玺《医林集要方》治脚气肿痛。用樟脑二两,乌头三两,为末,醋糊丸弹子大。每置一丸于足心踏之,下以微火烘之,衣被围覆,汗出如涎为效。
【附方】新三。
小儿秃疮韶脑一钱,花椒二钱,脂麻二两,为末。
以退猪汤洗后,搽之。《简便方》。
牙齿虫痛《普济方》用韶脑、朱砂等分,擦之神效。余居士《选奇方》用樟脑、黄丹、肥皂去皮核等分,研匀蜜丸。塞孔中。
阿魏《唐本草》校正:自草部移入此。
【释名】阿虞《纲目》熏渠《唐本》哈昔泥〔时珍曰〕夷人自称曰阿,此物极臭,阿之所畏也。波斯国呼为阿虞,天竺国呼为形虞,《涅盘经》谓之央匮。蒙古人谓之哈昔泥,元时食用以和料。其根名稳展,云淹羊肉甚香美,功同阿魏。见《饮膳正要》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阿魏生西番及昆仑。
苗叶根茎酷似白芷。捣根汁,日煎作饼者为上。截根穿暴干者为次。体性极臭而能止臭,亦为奇物也。又婆罗门云:熏渠即是阿魏,取根汁暴之如胶,或截根日干,并极臭。西国持咒人禁食之。常食用之,云去臭气。戎人重此,犹俗中贵胡椒,巴人重负蠜也。
〔珣曰〕
按《广志》云:生昆仑国。是木津液,如桃胶状。其色黑者不堪,其状黄散者为上。云南长河中亦有,与舶上来者,滋味相似一般,只无黄色。〔颂曰〕
今惟广州有之,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,与苏恭所说不同。按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云:阿魏木,生波斯国及伽阇那国,即北天竺也。
木长八九尺,皮色青黄。三月生叶,似鼠耳。无花实。断其枝,汁出如饴,久乃坚凝,名阿魏。摩伽陀僧言:取其汁和米、豆屑合酿而成。其说与广州所生者相近。
〔承曰〕
阿魏合在木部。今二浙人家亦种之,枝叶香气皆同而差淡薄,但无汁膏尔。
〔时珍曰〕
阿魏有草、木二种。草者出西域,可晒可煎,苏恭所说是也。木者出南番,取其脂汁,李珣、苏颂、陈承所说是也。按《一统志》所载有此二种。云出火洲及沙鹿、海牙国者,草高尺诸,根株独立,枝叶如盖,臭气逼人,生取其汁熬作膏,名阿魏。出三佛齐及暹逻国者,树不甚高,土人纳竹筒于树内,脂满其中,冬月破筒取之。或云其脂最毒,人不敢近。
每采时,以羊系于树下,自远射之。脂之毒着羊,羊毙即为阿魏。观此,则其有二种明矣。
盖其树低小如枸杞、牡荆之类,西南风土不同,故或如草如木也。系羊射脂之说,俗亦相传,但无实据。谚云:黄芩无假,阿魏无真。以其多伪也。刘纯诗云:阿魏无真却有真,臭而止臭乃为珍。
〔炳曰〕
人多言煎蒜白为假者。
〔斅曰〕
验法有三:第一,以半铢安熟铜器中一宿,至明沾阿魏处白如银,永无赤色;第二,将一铢置于五斗草自然汁中一夜,至明如鲜血色;第三,将一铢安于柚树上,树立干,便是真者。凡用,乳钵研细,热酒器上裛过,入药。
【气味】辛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杀诸小虫,去臭气,破症积,下恶气,除邪鬼蛊毒。《唐本》。治风邪鬼疰,心腹中冷。李珣。传尸冷气,辟瘟治疟,主霍乱心腹痛,肾气瘟瘴,御一切蕈、菜毒。大明。解自死牛、羊、马肉诸毒。汪机。消肉积。震亨。
【发明】〔炳曰〕
阿魏下细虫,极效。
〔时珍曰〕
阿魏消肉积,杀小虫,故能解毒辟邪,治疟、痢、疳、劳、尸注、冷痛诸证。
按王璆《百一选方》云:夔州谭逵病疟半年。故人窦藏叟授方:用真阿魏、好丹砂各一两,研匀,米糊和丸皂子大。每空心人参汤化服一丸,即愈。世人治疟,惟用常山、砒霜毒物,多有所损。此方平易,人所不知。草窗周密云:此方治疟以无根水下,治痢以黄连、木香汤下,疟、痢亦多起于积滞故尔。
【附方】新十。
辟鬼除邪辟鬼除邪阿魏枣许为末,以牛乳或肉汁煎五六沸服之。
至暮,以乳服安息香枣许,久者不过十日。
忌一切菜。孙待郎用之有效。唐·崔行功《纂要》。
恶疰腹痛不可忍者。
阿魏末,热酒服一二钱,立止。《永类钤方》。
尸疰中恶近死尸,恶气入腹,终身不愈。
用阿魏三两。
每用二钱,拌面裹作馄饨十余枚,煮熟食之,日三。服至三七日,永除。忌五辛、油物。《圣惠方》。
■〈疒颓〉疝疼痛败精恶血,结在阴囊所致。
用阿魏二两,醋和荞麦面作饼裹之煨熟,大槟榔二枚钻孔,溶乳香填满,亦以荞面裹之煨熟,入硇砂末一钱,赤芍药末一两,糊丸梧子大。每食前,酒下三十丸。《危氏得效方》。
小儿盘肠内吊,腹痛不止。
用阿魏为末,大蒜半瓣炮熟研烂和丸麻子大。
每艾汤服五丸。《总微论》。
脾积结块鸡子五个,阿魏五分,黄蜡一两,同煎化,分作十服。每空心细嚼,温水送下。
诸物不忌,腹痛无妨。十日后大便下血,乃积化也。《保寿堂经验方》。
痞块有积阿魏五钱,五灵脂炒烟尽五钱,为末,以黄雄狗胆汁和,丸黍米大。
空心唾津送下三十丸。
忌羊肉、醋、面。《扶寿精方》。
五噎膈气方同上。
痎疟寒热阿魏、胭脂各一豆大,研匀,以蒜膏和,覆虎口上,男左女右。《圣济总录》。
牙齿虫痛阿魏、臭黄等分,为末,糊丸绿豆大。
每绵裹一丸,随左右插入耳中,立效。《圣惠方》。
卢会宋《开宝》校正:自草部移入此。
【释名】奴会《开宝》讷会《拾遗》象胆〔时珍曰〕名义未详。〔藏器曰〕俗呼为象胆,以其味苦如胆也。
【集解】〔珣曰〕
卢会生波斯国。
状似黑饧,乃树脂也。
〔颂曰〕
今惟广州有来者。
其木生山野中,滴脂泪而成。
采之不拘时月。
〔时珍曰〕
卢会原在草部。《药谱》及《图经》所状,皆言是木脂。而《一统志》云:爪哇、三佛齐诸国所出者,乃草属,状如鲎尾,采之以玉器捣成膏。与前说不同,何哉?岂亦木质草形乎。
【气味】苦,寒,无毒。
【主治】热风烦闷,胸膈间热气,明目镇心,小儿癫痫惊风,疗五疳,杀三虫及痔病疮瘘,解巴豆毒。《开宝》。主小儿诸疳热。李珣。单用,杀疳蛔。吹鼻,杀脑疳,除鼻痒。甄权。研末,傅齿甚妙。治湿癣出黄汁。苏颂。
【发明】〔时珍曰〕
卢会,乃厥阴经药也。
其功专于杀虫清热。已上诸病,皆热与虫所生故也。
〔颂曰〕
唐·刘禹锡《传信方》云:予少年曾患癣,初在颈项间,后延上左耳,遂成湿疮浸淫。用斑蝥、狗胆、桃根诸药,徒令蜇蠚,其疮转盛。偶于楚州,卖药人教用卢会一两,炙甘草半两,研末,先以温浆水洗癣,拭净傅之,立干便瘥。真神奇也。
【附方】新一。
小儿脾疳卢会、使君子等分,为末。
每米饮服一二钱。《卫生易简方》。
胡桐泪《唐本草》校正:自草部移入此。
【释名】胡桐硷《纲目》胡桐律〔珣曰〕胡桐泪,是胡桐树脂也,故名泪。作律字者非也,律、泪声讹尔。〔时珍曰〕《西域传》云:车师国多胡桐。颜师古注云:胡桐似桐,不似桑,故名胡桐。虫食其树而汁出下流者,俗名胡桐泪,言似眼泪也。其入土石成块如卤硷者,为胡桐硷,音减。或云:律当作沥,非讹也,犹松脂名沥青之义。亦通。
【集解】〔恭曰〕
胡桐泪,出肃州以西平泽及山谷中。
形似黄矾而坚实。有夹烂木者,云是胡桐树脂沦入土石硷卤地者。其树高大,皮叶似白杨、青桐、桑辈,故名胡桐木,堪器用。
〔保升曰〕
凉州以西有之。
初生似柳,大则似桑、桐。其津下入地,与土石相染,状如姜石,极咸苦,得水便消,若矾石、消石之类。
冬月采之。
〔大明曰〕
此有二般:木律不中入药;惟用石律,石上采之,形如小石片子,黄土色者为上。
〔颂曰〕
今西番亦有商人货之。
〔时珍曰〕
木泪乃树脂流出者,其状如膏油。石泪乃脂入土石间者,其状成块,以其得卤斥之气,故入药为胜。
【气味】咸、苦,大寒,无毒。
〔恭曰〕伏砒石。可为金银焊药。
【主治】大毒热,心腹烦满,水和服之,取吐。牛马急黄黑汗,水研三二两灌之,立瘥。《唐本》主风虫牙齿痛,杀火毒、面毒。大明。风疳齿,骨槽风劳。能软一切物。多服令人吐。李珣。瘰疬非此不能除。元素。咽喉热痛,水磨扫之,取涎。时珍。
【发明】〔颂曰〕
古方稀用。今治口齿家多用,为最要之物。
〔时珍曰〕
石泪入地受卤气,故其性寒能除热,其味咸能入骨软坚。
【附方】新六。
湿热牙疼喜吸风。
胡桐泪,入麝香掺之。
牙疼出血胡桐泪半两研末,夜夜贴之。或入麝香少许。《圣惠方》。
走马牙疳胡桐硷、黄丹等分为末,掺之。《医林集要》。
牙疳宣露脓血臭气者。
胡桐泪一两,枸杞根一升。每用五钱,煎水热漱。又方:胡桐泪、葶苈等分,研掺。《圣惠方》。
牙齿蠹黑乃肾虚也。
胡桐泪一两,丹砂半两,麝香一分,为末,掺之。《圣济总录》。
返魂香《海药》
【集解】〔珣曰〕
〔珣曰〕按《汉书》云:武帝时,西国进返魂香。《内传》云:西海聚窟州有返魂树,状如枫、柏,花、叶香闻百里。
采其根于釜中水煮取汁,炼之如漆,乃香成也。
其名有六:曰返魂、惊精、回生、振灵、马精、却死。
凡有疫死者,烧豆许熏之再活,故曰返魂。
〔时珍曰〕
张华《博物志》云:武帝时,西域月氏国,度弱水贡此香三枚,大如燕卵,黑如桑椹,值长安大疫,西使请烧一枚辟之,宫中病者闻之即起,香闻百里,数日不歇。疫死未三日者,熏之皆活,乃返生神药也。此说虽涉诡怪,然理外之事,容或有之,未可便指为谬也。
【附录】兜木香〔藏器曰〕《汉武故事》云:西王母降,烧兜木香末,乃兜渠国所进,如大豆。
涂宫门,香闻百里。
关中大疫,死者相枕,闻此香,疫皆止,死者皆起。此乃灵香,非常物也。